祸淫岂害称慈母,福善偏能爱子民
出处:《上贤侯祷雨有应》
明 · 陈繗
圣代安边信有神,阴灵也为作为臣。
祸淫岂害称慈母,福善偏能爱子民。
一水祷来晴亦雨,群鱼跃处暖生春。
贤侯此日慇勤谢,曾借馀波洗旱尘。
祸淫岂害称慈母,福善偏能爱子民。
一水祷来晴亦雨,群鱼跃处暖生春。
贤侯此日慇勤谢,曾借馀波洗旱尘。
鉴赏
这首诗《上贤侯祷雨有应》是明代诗人陈繗所作,通过描绘对贤侯祷雨的感激之情,以及雨水带来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首句“圣代安边信有神”,开篇即赞美了在圣明的时代里,边疆得以安宁,暗含着对贤明君主和治理者的高度评价。接着“阴灵也为作为臣”一句,将自然界的神秘力量拟人化,赋予其忠诚于贤侯的角色,进一步强化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祸淫岂害称慈母,福善偏能爱子民”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自然界的恩赐比作慈母的关爱,强调了自然界的善意与人类福祉的紧密联系,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人民幸福的深切关怀。
“一水祷来晴亦雨,群鱼跃处暖生春”描绘了祷告后雨水降临的情景,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变化,也寓意着贤侯的祈祷得到了回应,带来了希望与生机。这一景象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贤侯美德的赞颂。
最后,“贤侯此日慇勤谢,曾借馀波洗旱尘”表达了对贤侯的感激之情。贤侯不仅在干旱之时为百姓祈雨,更是在日常中以勤勉和智慧治理地方,使得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此处“洗旱尘”不仅指雨水洗净了大地的干旱,也象征着贤侯的德政如同清泉,滋润了民心,净化了社会风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贤者与民众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传达了对贤明治理的向往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