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朴尚公平,此心邻道情
出处:《送赵道士归天目旧山》
唐 · 薛能
愚朴尚公平,此心邻道情。
有缘终自鄙,何计逐师行。
日者闻高躅,时人盖强名。
口无滋味入,身有羽仪生。
奏乞还乡远,诗曾对御成。
土毛珍到越,尘发倦离京。
符叱风雷恶,朝脩月露清。
观临天目顶,家住海潮声。
道引图看足,参同注解精。
休粮一拟问,窗草俟回程。
有缘终自鄙,何计逐师行。
日者闻高躅,时人盖强名。
口无滋味入,身有羽仪生。
奏乞还乡远,诗曾对御成。
土毛珍到越,尘发倦离京。
符叱风雷恶,朝脩月露清。
观临天目顶,家住海潮声。
道引图看足,参同注解精。
休粮一拟问,窗草俟回程。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愚朴:形容人的质朴无华。公平:指公正无私的态度。
邻:接近,靠近。
道情:道家的情感或理念。
有缘:指有缘分的人。
鄙:轻视,看不起。
逐师行:追随老师的道路。
日者:过去,昔日。
高躅:高人的足迹,高尚的行为。
强名:过分的赞誉,不实的名声。
口无滋味:言语平淡无奇。
身有羽仪:比喻肩负重任。
符叱:用符咒驱使。
月露清:比喻心境清明。
天目顶:天目山的山顶。
海潮声:象征宁静的海边生活。
道引:道教的修炼方法。
参同:《参同契》, 道教经典。
休粮:斋戒,停止进食。
窗草:窗前的草,象征等待。
俟:等待。
翻译
我性情愚朴崇尚公正,心灵贴近道家情感。有缘之人终会自我轻视,怎奈无法追随师长的步伐。
昔日听说高人足迹,世人却给予过誉之名。
言语无味但内心充实,身负重任如同鸟儿展翅。
奏请回归故乡的愿望遥远,诗歌也曾献给皇家。
珍爱乡土直到越地,厌倦京城的尘世纷扰。
符咒能驱使风雨,每日修炼保持清明。
登临天目山之巅,家中环绕海潮声。
研读道书直至满足,详尽注解参悟其深意。
打算斋戒以求答案,静待归途在窗前草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感悟。"愚朴尚公平,此心邻道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纯洁无私、恪守道德的情谊。"有缘终自鄙,何计逐师行"则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日者闻高躅,时人盖强名"可能是在反思现实社会中人们追求虚名的现象,而诗人的内心却更向往于超然物外的宁静。"口无滋味入,身有羽仪生"则是形容诗人对世俗享乐毫无兴趣,身体上却承载着自然赋予的纯净气息。
"奏乞还乡远,诗曾对御成"表明诗人曾向皇帝请求返回家乡,而他的诗歌也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土毛珍到越,尘发倦离京"则是描绘诗人离开繁华都市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渴望。
"符叱风雷恶,朝脩月露清"描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观临天目顶,家住海潮声"则是诗人回到了心仪之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道引图看足,参同注解精"可能是在说诗人对道家的理解已经达到了极致,而"休粮一拟问,窗草俟回程"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质朴与平淡,以及对于归乡的渴望。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哲学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