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春城花草穷朱殷,俗儿趁走脚欲穿全文

春城花草穷朱殷,俗儿趁走脚欲穿

出处:《龙兴双树
宋 · 王令
春城花草穷朱殷,俗儿趁走脚欲穿
闲来无悰喜自适,时到双树为奇观。
庄如天官植幢盖,毅若壮士苍衣冠。
老枝又芽忽并出,似欲并力擎青天。
灵根深盘不可究,疑与地轴相拘挛。
不知培栽竟谁手,而又始植为何年。
行扪步绕不可问,但见茂色连云烟。
东风牵人少游此,佛屋日日重门关。
虽有大荫人不及,于此尤得志士怜。
束蒿为楹樗为柱,居者略不忧其颠。
乃令遗材抱美植,不得总载桷与椽。
高堂倾攲未支柱,匠者日亦经其边。
不思大干有强用,反以斧钝难其坚。
吁今谁是爱材者,定知惜此双树篇。

拼音版原文

chūnchénghuācǎoqióngzhūyīnérchènzǒujiǎo穿chuān

xiánláicóngshìshídàoshuāngshùwèiguān

zhuāngtiānguānzhízhuànggàiruòzhuàngshìcāngguān

lǎozhīchābìngchūbìngqíngqīngtiān

línggēnshēnpánjiūzhóuxiāngluán

zhīpéizāijìngshuíshǒuéryòushǐzhíwèinián

xíngménràowèndànjiànmàoliányúnyān

dōngfēngqiānrénshǎoyóuzhòngménguān

suīyǒuyìnrényóuzhìshìlián

shùhāowèiyíngchūwèizhùzhělüèyōudiān

nǎilìngcáibàoměizhízǒngzǎijuéchuán

gāotángqīngwèizhīzhùjiàngzhějīngbiān

gānyǒuqiángyòngfǎndùnnánjiān

jīnshuíshìàicáizhědìngzhīshuāngshùpiān

注释

春城:指昆明,因其四季如春而得名。
俗儿:世俗之人。
幢盖:华盖,比喻高大的树木。
苍衣冠:形容树木青翠如武士的装束。
茂色:繁茂的绿色。
东风:春风。
佛屋:佛寺。
遗材:剩余的木材。
大干:大材,指能做栋梁的大树。
爱材者:爱护木材的人。

翻译

春天的昆明花草繁盛,俗世之人忙于奔走几乎要穿破鞋。
闲暇时没有兴致却也自得其乐,双树成为了一道奇特的景观。
庄重如天宫树立起华盖,坚韧如勇士身披青色衣冠。
老树枝头新芽竞相冒出,仿佛要齐心协力托举蓝天。
神奇的根深深扎根难以探查,似乎与地球轴线相连。
不知这双树是谁精心培栽,又是哪一年开始种植。
行走其中只能环顾四周,只见绿意连天如云烟缭绕。
东风引人少来这里游玩,佛寺每日紧闭大门。
虽有大树荫庇,人们却无法触及,唯独志士在此找到慰藉。
用蒿草做柱,樗木做梁,居住者毫不担心房屋倒塌。
却让这些剩余的木材承载着美丽的树木,无法全部用于栋梁。
高大的殿堂尚未支撑,工匠们每日路过此处。
他们不理解大材应该有大用,反而因斧头钝拙难以砍伐。
唉,如今谁能真正爱护这些木材?定会珍视这篇赞美双树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诗中的“春城花草穷朱殷”即是对春天繁华景色的描写,而“俗儿趁走脚欲穿”则表现了孩子们在这样的季节里奔跑嬉戏的情形。诗人通过“闲来无悰喜自适,时到双树为奇观”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两棵特殊树木的喜爱和赞赏。

接下来的“庄如天官植幢盖,毅若壮士苍衣冠”则是对这两棵树的形态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它们仿佛是一位威严的天官或一位英勇的将军。诗中的“老枝又芽忽并出,似欲并力擎青天”展示了树木即使年迈依然充满活力,生长旺盛。

而“灵根深盘不可究,疑与地轴相拘挛”则是在探讨这两棵树的生命力和它与大自然的地球之间的关系。诗人对于这些树木的培育者和它们被种植的年份表示了好奇,但又无从询问。

“行扪步绕不可问,但见茂色连云烟”则是对这两棵树周围环境的描写,它们与周遭景物融为一体,美轮美奂。接着,“东风牵人少游此,佛屋日日重门关”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美好环境中漫步,同时也对这两棵树所处之地的佛屋表现出一种关切。

“虽有大荫人不及,于此尤得志士怜”则是在赞扬这些树木给人们带来的阴凉和舒适,而“束蒿为楹樗为柱,居者略不忧其颠”则是对这两棵树在建筑中起到的作用进行描绘,它们如同坚固的柱子,为房屋提供了稳固的支撑。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于这些树木的珍视和保护,“乃令遗材抱美植,不得总载桷与椽”暗示着不应将它们仅作为普通建筑材料来处理。然而,“高堂倾攲未支柱,匠者日亦经其边”则是在描绘这些树木在现实中的应用情况,它们虽然被用作建筑之用,但工匠们每天也只是在它们旁边忙碌。

“不思大干有强用,反以斧钝难其坚”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树木未能得到妥善利用的遗憾,它们的坚硬并没有被充分发挥。最后,“吁今谁是爱材者,定知惜此双树篇”则是在感叹现在是否还有人珍视这样的美好自然资源,以及对这两棵树的深情赞赏。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中生命力的赞美,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传统建筑材料和手工艺匠技艺的尊重与保护。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