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皇赫斯怒,诏督百粤兵
有扈弃三正,于甘召六卿。
吊民顺天讨,用律惟师贞。
南蛮外声教,负固久不庭。
罗旁十万山,丛箐豺虎狞。
要荒杂猺种,疮痏延膏肓。
除凶敌所忾,整旅战有名。
我皇赫斯怒,诏督百粤兵。
煌煌大开府,肃命扬威灵。
诸将授斧钺,三军搴旆旌。
戈船会牂牁,甲楯下湘蒸。
沉阴屯杀气,劲飙振军声。
窟穴数百年,我师一鼓平。
渠魁先就擒,露布驰天京。
告庙宣捷音,听恺欢皇情。
疆宇奏荡复,婴累授农耕。
罗定与灵丘,郡县开榛荆。
筑观示百世,铭钟武功成。
谷蠡夙受羁,瓯骆何足撄。
明雅继江汉,臣请歌南征。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对南方边疆地区的一次军事行动,展现了皇帝的英明决策和军队的英勇作战。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如“三苗”、“有扈”等,以及具体的地理名词,如“牂牁”、“湘蒸”等,构建了一幅宏大的战争场景。
首句“三苗蠢不恭”,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三苗部落不守规矩的故事,引出对南方边疆地区叛乱的描述。接着,“咨禹以众行”、“有扈弃三正”等语句,通过引用古代帝王治国的典故,暗示了朝廷对边疆治理的决心和策略。
“南蛮外声教,负固久不庭”两句,点明了南方边疆地区长期存在的问题,即少数民族地区对外来文化教育的抗拒,以及他们对中央权威的抵抗。接下来,“罗旁十万山,丛箐豺虎狞”描绘了边疆地区的险恶环境,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渲染了紧张氛围。
“要荒杂猺种,疮痏延膏肓”形象地描述了边疆地区的复杂性和问题的严重性,暗示了此次军事行动的必要性和艰巨性。随后,“除凶敌所忾,整旅战有名”表达了对即将进行的军事行动的期待和决心。
“我皇赫斯怒,诏督百粤兵”、“煌煌大开府,肃命扬威灵”等语句,展现了皇帝的愤怒和对军事行动的高度重视,以及朝廷对军队的全力支持。接下来,“诸将授斧钺,三军搴旆旌”、“戈船会牂牁,甲楯下湘蒸”等描述了军队的集结和准备情况,以及行动的规模和气势。
“沉阴屯杀气,劲飙振军声”描绘了军队出发时的庄严气氛和强大的声势,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将是一场激烈的较量。“窟穴数百年,我师一鼓平”、“渠魁先就擒”等语句,展示了军队的勇猛和高效,以及对敌人的迅速打击。
“露布驰天京”、“告庙宣捷音”等描述了胜利的消息迅速传回京城和庙堂,以及朝廷对胜利的庆祝和表彰。“疆宇奏荡复,婴累授农耕”、“罗定与灵丘,郡县开榛荆”等语句,表达了对边疆地区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对当地人民的安抚和治理。
最后,“筑观示百世,铭钟武功成”、“谷蠡夙受羁,瓯骆何足撄”、“明雅继江汉,臣请歌南征”等语句,总结了这次军事行动的意义和影响,强调了对历史功绩的纪念和传承,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明朝时期对南方边疆地区军事行动的全面回顾和高度赞扬,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