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昨宵闻夜渔,灯火倏明灭全文

昨宵闻夜渔,灯火倏明灭

清末民国初 · 俞明震
平湖寒不风,曙光隐微月。
自起开柴扉,霜篱犬争出。
昨宵闻夜渔,灯火倏明灭
惊尔花底眠,狺狺任呵斥。
日出辨鸟声,又入东邻壁。
心知一饭难,甘充两家役。
跳浪非不豪,帖耳听悚息。
老至惜物情,生事同悽恻。
君看麋鹿性,忍受嗟来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湖边的宁静景象和湖居人的生活状态,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之美。

首句“平湖寒不风”,以“平湖”为背景,点明了地点,通过“寒不风”描绘出湖面在清晨的静谧与凉意,没有风的扰动,湖面显得格外平静。接着“曙光隐微月”一句,将时间推进到黎明时分,曙光初现,月光微弱,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自起开柴扉,霜篱犬争出。”描述了湖居人清晨起床开门的情景,柴扉轻轻开启,霜篱上覆盖着一层薄霜,一只狗兴奋地冲出,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生活的日常与动物的活力。

“昨宵闻夜渔,灯火倏明灭。”转而描写前一夜的活动,夜渔者在湖面上划船,灯火忽明忽灭,既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也暗示了劳动的艰辛与不易。

“惊尔花底眠,狺狺任呵斥。”写出了湖居人对自然界的尊重与和谐共处,即使在惊扰了花下的小动物后,也不忘温和地呵斥,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日出辨鸟声,又入东邻壁。”随着太阳升起,鸟鸣声渐渐响起,湖居人开始忙碌起来,甚至跨过东邻的墙壁,似乎在表达邻里间的互助与共享。

“心知一饭难,甘充两家役。”揭示了湖居人的生活状态,虽然生活不易,但愿意为邻居服务,体现了淳朴的人际关系与互助精神。

“跳浪非不豪,帖耳听悚息。”描述了湖中生物的生活状态,即使在跳跃的浪花中也能展现出豪迈,但面对外界的声响,它们会谨慎地倾听,表现出对环境的敏感与适应。

“老至惜物情,生事同悽恻。”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慨,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加珍惜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活中的种种经历都充满了哀愁与感动。

“君看麋鹿性,忍受嗟来食。”最后以麋鹿为例,强调了对食物的忍耐与接受,无论环境如何,都能保持生存的本能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湖居人的日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