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楼若许人同倚,三尺碧筒应挟
出处:《摸鱼儿十五首》
清 · 蒋士铨
认田田东西南北,碧波鱼戏莲叶。
藕花亭子新凉后,一桁栏干斜摺。
人影贴、唱水殿,风来香与鸥波接。
暮云千叠,想十里平山,二分明月,中有笛声擪。
缁尘海,那觅采芳菱艓。
漫寻手板支颊。
画楼若许人同倚,三尺碧筒应挟。
冰簟阔、指明镜,中央小梦宛央惬。
银河难涉,只百顷风潭,千章夏木,都借画屏摄。
藕花亭子新凉后,一桁栏干斜摺。
人影贴、唱水殿,风来香与鸥波接。
暮云千叠,想十里平山,二分明月,中有笛声擪。
缁尘海,那觅采芳菱艓。
漫寻手板支颊。
画楼若许人同倚,三尺碧筒应挟。
冰簟阔、指明镜,中央小梦宛央惬。
银河难涉,只百顷风潭,千章夏木,都借画屏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夏日傍晚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先,“田田东西南北,碧波鱼戏莲叶”两句,通过“田田”形容荷叶的繁茂,以“东西南北”描绘出荷塘的广阔,同时“碧波鱼戏莲叶”则生动地展现了水面上鱼儿嬉戏的活泼景象,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着,“藕花亭子新凉后,一桁栏干斜摺”两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一处亭子,通过“新凉后”的描述,暗示了夏日傍晚的微凉,而“一桁栏干斜摺”则描绘了亭子旁栏杆的形状,给人一种优雅而宁静的感觉。
“人影贴、唱水殿,风来香与鸥波接”几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和谐与美好。人影在水中倒映,仿佛与水中的宫殿相贴,而微风吹过,不仅带来了香气,还与水面的波浪轻轻接触,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的画面。
最后,“暮云千叠,想十里平山,二分明月,中有笛声擪”几句,通过“暮云千叠”、“十里平山”、“二分明月”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夜景图,而“中有笛声擪”则在静谧的夜晚中增添了一丝悠扬的音乐,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宁静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