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鼢与卫青,未尝屈其贵
出处:《读史偶题》
宋 · 陈宓
长孺濮阳人,十世士于卫。
矫制发仓廪,河内被恩霈。
辞令守东海,卧阁动经岁。
田鼢与卫青,未尝屈其贵。
张汤每遭骂,刀笔忝廷尉。
无知五百人,阑出实何罪。
犯颜为力谏,武帝不知愧。
十年死淮阳,不入禁闼内。
呜呼社稷臣,傅爰岂其配。
矫制发仓廪,河内被恩霈。
辞令守东海,卧阁动经岁。
田鼢与卫青,未尝屈其贵。
张汤每遭骂,刀笔忝廷尉。
无知五百人,阑出实何罪。
犯颜为力谏,武帝不知愧。
十年死淮阳,不入禁闼内。
呜呼社稷臣,傅爰岂其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长孺:人名,指汲黯。矫制:假传皇帝命令。
仓廪:粮仓。
河内:古郡名。
辞令:职位,指东海太守。
卧阁:静居官署。
田鼢:汉朝将领。
卫青:汉武帝时期的名将。
刀笔:古代文案工作,此处指法官。
廷尉:司法官职。
阑出:擅自闯出。
犯颜:冒犯君主威严。
淮阳:地名,今河南淮阳。
社稷臣:指忠诚维护国家的大臣。
翻译
长孺是濮阳人,他的家族在卫国连续十代为士族。他假传圣旨开仓济民,河内地区因此受到恩惠。
他在东海担任职务,常常整年静居于阁中。
田鼢和卫青,他们的地位他从未降低。
张汤常受人责骂,但他以执法之才担任廷尉。
五百个无知之人,为何闯出禁地,实难定罪。
他敢于直言进谏,但武帝并未因此感到羞愧。
他在淮阳去世,未能再入皇宫。
哎,他是国家重臣,傅爱怎能相提并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的《读史偶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对忠直之士的敬仰和对权臣误国的感慨。首句“长孺濮阳人,十世士于卫”点明了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世家子弟的身份。接下来描述他矫诏开仓济民,河内之地因此受益,显示出他的仁德和勇气。
“辞令守东海,卧阁动经岁”描绘了他在东海任职期间的清廉和坚守,即使长时间独处仍不动摇。诗人以田鼢、卫青两位名将的尊贵地位来衬托主人公的不屈,暗示他的高尚品质。
“张汤每遭骂,刀笔忝廷尉”提及张汤虽才智过人但常受责难,与主人公形成对比,强调主人公的公正无私。接着提到“无知五百人”事件,批评了皇帝的无知和滥罚,而主人公却敢于直言进谏。
最后两句“十年死淮阳,不入禁闼内”表达了主人公因直言而遭贬,直至去世也未能再入朝廷,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悲剧命运。结尾以“呜呼社稷臣,傅爰岂其配”感叹,认为这样的忠臣应与傅说(商朝贤相)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主人公的高度评价和对历史的深沉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