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五更催解缆,去时冥冥天尚暗
出处:《题曾光表山水图》
明 · 罗玘
我恨不如江头人,茅屋四壁旁无邻。
茅穿雨漏岁一缚,松叶为盖沙为茵。
大儿五更催解缆,去时冥冥天尚暗。
老妻走出呼小儿,大儿小儿下幽磡。
小儿髻如椎,年可十七八。
捩然汲水胜过獭,平生见鱼偏好杀。
穿于龙国恒探珠,若遇鲛人敢笞挞。
轻风飘飘日卓午,鱼卖江村晒鱼罟。
偃然一笑载酒归,人谓此实鱼之虎。
横江中心翻白波,小儿船尾发棹歌。
白头老翁喜奈何,我有嘉客新相过。
十年不见鬓较皤,矢口论事如悬河。
《黄庭》一卷读已多,老妻肘翁云靡他。
翁呼濯釜烧稿苇,我见船归置樽簋。
岂无大鱼大如豕。
君不见良工画翁画客画山亦画水,意在江心两儿子。
茅穿雨漏岁一缚,松叶为盖沙为茵。
大儿五更催解缆,去时冥冥天尚暗。
老妻走出呼小儿,大儿小儿下幽磡。
小儿髻如椎,年可十七八。
捩然汲水胜过獭,平生见鱼偏好杀。
穿于龙国恒探珠,若遇鲛人敢笞挞。
轻风飘飘日卓午,鱼卖江村晒鱼罟。
偃然一笑载酒归,人谓此实鱼之虎。
横江中心翻白波,小儿船尾发棹歌。
白头老翁喜奈何,我有嘉客新相过。
十年不见鬓较皤,矢口论事如悬河。
《黄庭》一卷读已多,老妻肘翁云靡他。
翁呼濯釜烧稿苇,我见船归置樽簋。
岂无大鱼大如豕。
君不见良工画翁画客画山亦画水,意在江心两儿子。
拼音版原文
《
鉴赏
这首明代罗玘的《题曾光表山水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渔家生活场景。诗人以羡慕江头人的口吻,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茅屋虽破旧,但四周无人打扰,雨漏虽多,却有松叶为盖、沙地为床,生活虽然艰辛,却也自得其乐。
画面中,清晨五更天色未明,大儿已催促解开缆绳,准备出海捕鱼。小儿虽年纪轻轻,却能熟练地汲水,对鱼儿充满好奇且好杀,甚至敢于探索未知的深海。午后,渔夫们归来,晒网售鱼,诗人笑称小儿为“鱼之虎”。画面中,江面上白波翻滚,小儿在船尾唱着棹歌,老翁则因佳客来访而欣喜。
诗人感慨岁月匆匆,十年不见,友人鬓发斑白,滔滔不绝地谈论世事。他们共同阅读《黄庭》,家中生活简单,煮饭烧苇,饮酒谈天。最后,诗人提到画中的大鱼,暗示画面虽是山水画,但画家用心之处在于捕捉到江中父子的生活乐趣,寓意深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渔家生活的平凡与诗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