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分茗椀来岩隙,香起熏炉出殿阴
元 · 钱良右
松门一径度萧森,门外澄渊得重临。
翠木斩新随地长,白云依旧在山深。
泉分茗椀来岩隙,香起熏炉出殿阴。
篆墨题名志崖石,忘形容我亚冠簪。
翠木斩新随地长,白云依旧在山深。
泉分茗椀来岩隙,香起熏炉出殿阴。
篆墨题名志崖石,忘形容我亚冠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同游览天平山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自然景色的清幽与静谧。
首联“松门一径度萧森,门外澄渊得重临”开篇即以松林小径和清澈的湖水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画面,暗示了旅程的开始与环境的清雅。
颔联“翠木斩新随地长,白云依旧在山深”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翠绿的树木生机勃勃地生长,白云悠然自得地飘荡在深山之中,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颈联“泉分茗碗来岩隙,香起熏炉出殿阴”则将视线转向了山间的泉水与庙宇,泉水从岩石缝隙中流出,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而庙宇中的熏炉散发出的香气,为这静谧的山林增添了一抹人文的气息。
尾联“篆墨题名志崖石,忘形容我亚冠簪”表达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留下的印记,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通过在岩石上刻下名字,不仅记录了这次旅行,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忘形容我亚冠簪”一句,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超脱,强调了在自然面前,人们应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旅行体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