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傲羲皇以上人,古今虽隔意常亲
出处:《和钱孙叔委心亭二绝 其二》
宋 · 胡寅
寄傲羲皇以上人,古今虽隔意常亲。
圣时方欲询黄发,未许公收致主身。
圣时方欲询黄发,未许公收致主身。
注释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象征远古的贤明时代。意常亲:情感相通,关系密切。
圣时:指政治清明、道德高尚的时代。
黄发:老人,代指有丰富经验的人。
公收:公,这里指诗人自己;收,收纳,引申为出仕或效力。
致主身:致主,为君主效力;身,指自身,这里指诗人。
翻译
寄傲于古代贤人之上,虽然时空相隔,情感却始终亲近。在圣明的时代,正想向老者请教智慧,但还不允许你亲自出仕来辅佐君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所作的《和钱孙叔委心亭二绝(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仰慕和对当今圣明时代的期待。"寄傲羲皇以上人",诗人将自己比作对上古时代逍遥自在的羲皇(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之上的隐逸之人,寄托着超脱世俗的傲骨。"古今虽隔意常亲",强调了诗人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但对古代圣贤的精神追求保持着亲近和敬仰。
"圣时方欲询黄发",这里的"圣时"指的是政治清明的时代,"黄发"借指年高德劭的人,表达了朝廷正在寻求贤良的意见,体现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见解能被采纳的愿望。"未许公收致主身","公"可能是指钱孙叔这样的朋友,"收致主身"则意味着诗人不愿轻易投身仕途,而是保持独立的人格和立场。
整首诗通过个人与古代贤人的精神共鸣,以及对当世政治的微妙态度,展现了诗人既向往古代隐逸又关注现实政治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