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时潼关说歌舒,今日襄阳说皇甫
出处:《呈陈总领五首 其二》
宋 · 刘过
太宗造唐刬隋乱,仁义结民过炎汉。
胡雏负恩逆天纪,忠义回天四方起。
嗟哉主将失纪律,百万秦人半为鬼。
浮云改变异今古,不谓前车眼中睹。
尝时潼关说歌舒,今日襄阳说皇甫。
胡雏负恩逆天纪,忠义回天四方起。
嗟哉主将失纪律,百万秦人半为鬼。
浮云改变异今古,不谓前车眼中睹。
尝时潼关说歌舒,今日襄阳说皇甫。
注释
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仁义:指施行仁爱与正义的政策。
炎汉:指汉朝的盛世。
胡雏:对敌方的蔑称,此处指入侵者。
逆天纪:违反天道,违背自然法则。
忠义回天:忠诚和义举挽回危局。
纪律:军队的规章制度。
秦人:指唐朝的秦地人民。
鬼:形容死亡。
浮云:比喻变化无常的事物。
前车:前人的经验或教训。
潼关:古代关隘,位于陕西。
歌舒:歌颂功臣舒国治(唐代名将)。
襄阳:今湖北襄阳,历史上曾有皇甫谧(东晋名臣)的事迹。
翻译
太宗平定隋朝动乱,仁义之政超越汉代的辉煌。胡人小辈忘恩负义,违背天道,忠义之士各地奋起抗争。
唉,将领失去军纪约束,百万秦人多数命丧黄泉。
历史如浮云般变幻无常,没想到前人的教训眼前就能看到。
昔日潼关颂扬功臣,如今襄阳又传皇甫的佳话。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历史事件和颂扬英雄事迹的诗歌,通过对比古今、忠义与背叛,以及个人英勇与集体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和强烈的情感态度。
“太宗造唐刬隋乱”一句,点明了唐太宗李世民平定隋朝混乱的英雄业绩。“仁义结民过炎汉”则进一步表达了太宗以仁义治国,赢得百姓支持,超越古代夏、商、周三代文明之盛。
“胡雏负恩逆天纪,忠义回天四方起”两句,通过对比胡人的不忠与忠诚者的英勇,强调了正义力量的胜利和普遍性。这里的“胡雏”可能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他们背弃了朝廷的恩惠,而忠义之士则如四面八方涌现,回归天道。
“嗟哉主将失纪律,百万秦人半为鬼”一句,对历史上的某位君主失去法制、导致民众大伤的事件表示惋惜。这里所指的可能是秦朝的暴政,导致百姓大量死亡。
接下来的“浮云改变异今古,不谓前车眼中睹”两句,则表达了历史教训的重要性和对未来变迁的警觉。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感叹时光飞逝,以及过去与现在的巨大差异,并从中汲取智慧。
最后,“尝时潼关说歌舒,今日襄阳说皇甫”两句,可能是在回忆古代英雄或诗人在某地吟唱诗歌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当下襄阳地区某位名将(皇甫)战功的赞颂。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扬,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