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非此志,终拟致明君
出处:《乱后归山》
唐 · 杜荀鹤
乱世归山谷,征鼙喜不闻。
诗书犹满架,弟侄未为军。
山犬眠红叶,樵童唱白云。
此心非此志,终拟致明君。
诗书犹满架,弟侄未为军。
山犬眠红叶,樵童唱白云。
此心非此志,终拟致明君。
翻译
在乱世中我选择归隐山谷,不再听闻战鼓声声。虽然书籍仍在书架上堆积,但弟弟侄子们还未从军入伍。
山中的狗在红叶间熟睡,砍柴的孩童歌声飘荡在白云间。
我的内心并不满足于此,最终还是希望能辅佐贤明的君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战乱之后,选择隐退山林的生活情景。诗中的“征鼙喜不闻”表现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不再听闻战争喧嚣的喜悦心情。“诗书犹满架”则暗示诗人仍保有文化之美,尽管身处山谷,但内心世界丰富而不减。
“弟侄未为军”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年轻亲族尚未卷入战乱的安慰,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珍惜。而“山犬眠红叶,樵童唱白云”则是山林生活的美好写照,山犬在枫叶下沉睡,樵夫在白云之下高声歌唱,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趣。
“此心非此志,终拟致明君”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他所追求的心灵境界与目前的生活状态并不相符,但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并希望有一天能够达到或实现这些理想。这里的“明君”可能指的是理想中的统治者,或者是诗人心中所仰望的光明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山林与战乱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安宁和文化保存的珍视,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