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长松下,看山坐独吟
出处:《佺上人游方》
宋 · 薛嵎
燕鸿来去尽,萧索此时心。
杖锡投何寺,风霜别故林。
夜床煨叶火,朝谷应樵音。
往往长松下,看山坐独吟。
杖锡投何寺,风霜别故林。
夜床煨叶火,朝谷应樵音。
往往长松下,看山坐独吟。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薛嵎对佺上人游方生活的感慨与想象。首句“燕鸿来去尽”寓言了僧侣生活的无常和漂泊,如同燕子南来北往,而诗人的心境在这样的时节显得格外萧瑟。接下来,“杖锡投何寺”表达了对佺上人云游四方,不知所终的探寻,暗示了出家人对未知寺庙的投奔,以及面对风霜严寒时离开熟悉的故林。
“夜床煨叶火”展现了僧人的简朴生活,夜晚围炉取暖,以落叶为薪,体现了修行生活的清苦。而“朝谷应樵音”则描绘了早晨听到伐木声,呼应了上人可能在山间劳作或寻找食物的情景。最后两句“往往长松下,看山坐独吟”,诗人想象佺上人在长松掩映的山中,独自吟咏,画面宁静而深沉,流露出对这种超然物外生活的敬仰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实与想象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僧侣游方者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