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清光已不禁,沉沉宫阙转生阴
出处:《十六夜无月同助甫作》
明 · 黎民表
怅望清光已不禁,沉沉宫阙转生阴。
雁鸿暗度千山色,戎马秋悬万国心。
乡思骤飞红树外,佳期空隔碧云深。
谢公不少南楼兴,凄断高城此夜砧。
雁鸿暗度千山色,戎马秋悬万国心。
乡思骤飞红树外,佳期空隔碧云深。
谢公不少南楼兴,凄断高城此夜砧。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黎民表的《十六夜无月同助甫作》描绘了诗人对月色的渴望与现实中的孤寂心境。首句“怅望清光已不禁”表达了对明亮月光的向往,然而却无法亲眼所见,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接着,“沉沉宫阙转生阴”暗示了宫禁深沉,月色被遮蔽,暗含政治氛围的压抑。
“雁鸿暗度千山色”以大雁穿越山岭的形象,寓言自己和友人虽相隔千里,但心系彼此。而“戎马秋悬万国心”则揭示了战事未息,百姓忧虑,使得诗人与友人的团聚愿望更加遥不可及。“乡思骤飞红树外”进一步渲染了思乡之情,红树之外的远方,是诗人魂牵梦绕的家乡。
“佳期空隔碧云深”写出了理想中的美好时光与现实之间隔着深远的碧云,难以触及。最后,诗人借用谢公(谢朓)典故,表达自己在高城上没有南楼赏月的兴致,只能听到凄凉的砧声,增添了夜晚的孤寂与悲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月色、雁鸿、战事和砧声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团圆的期盼与现实的无奈,情感深沉,意境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