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且观天明五贼,次须察地以安民
出处:《绝句六十四首 其二十二》
宋 · 张伯端
先且观天明五贼,次须察地以安民。
民安国富方求战,战罢方能见圣君。
民安国富方求战,战罢方能见圣君。
注释
五贼:指五种预示灾难的天文现象或政治动乱。察:考察,观察。
地:大地,也指社会秩序。
安民:使人民安定。
国富:国家富强。
求战:寻求战争。
圣君:圣明的君主。
翻译
首先观察天空中的五种不祥之兆,接着要审察大地以确保百姓安宁。只有在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时,才会寻求战争,战争结束后才能显现圣明的君主。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理想领袖的治国方略,表现了作者对于理政安邦的深刻理解和美好愿景。
“先且观天明五贼”,这里的“五贼”指的是古代认为会对社会秩序产生威胁的五种现象,如赃、盗、邪、乱、惑。领袖首先应当洞察并处理这些可能引起社会动荡的因素。
“次须察地以安民”,这句话强调了治国之本在于安定民心,通过调查土地(包括自然资源和经济状况)来确保人民生活的稳定与安全。
“民安国富方求战”,当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庶时,才可以考虑战争或其他对外的行动。这里体现了先富后武的思想,即在国内治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再去追求对外的扩张和军事上的胜利。
“战罢方能见圣君”,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理念:只有在战争结束,国家安定之后,领袖才能得到真正的尊崇。这里所谓的“圣君”并非仅指帝王,也可能是对理想化的领导者的称呼。
总体来说,这首诗强调了治国以民为本,内政与外战相辅相成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一种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