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车倦长道,故国有乔木
出处:《行次叶县》
宋 · 欧阳修
朝渡汝河流,暮宿楚山曲。
城阴日下寒,野气春深绿。
征车倦长道,故国有乔木。
行行渐乐郊,东风满平陆。
城阴日下寒,野气春深绿。
征车倦长道,故国有乔木。
行行渐乐郊,东风满平陆。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朝:早晨。渡:渡过。
汝河:河流名。
暮:傍晚。
楚山:楚地的山。
曲:弯曲。
城阴:城市北面或西面的阴凉处。
寒:寒冷。
野气:野外的气息。
春深:春天深入。
绿:绿色。
征车:远行的车辆。
倦:疲倦。
长道:长途道路。
故国:故乡。
乔木:高大的树木。
行行:行走。
渐:逐渐。
乐郊:郊外的乐趣。
东风:春风。
满:充满。
平陆:平原。
翻译
早晨我渡过汝河,傍晚在楚山弯曲处歇息。城池的阴影下夕阳寒冷,野外的气息在春天更加浓郁翠绿。
远行的马车疲惫于漫长的路途,故乡有高大的树木。
行走在郊外渐渐感到愉悦,春风覆盖了整片平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行次叶县》。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天的行程,从早晨渡过汝河,傍晚抵达楚山之侧,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城阴日下寒"一句,通过日落时分城市阴面的凉意,渲染出一种寂静而清冷的氛围。"野气春深绿"则描绘了春天乡村的生机盎然,绿色满眼,富有诗意。
诗人借景抒怀,"征车倦长道,故国有乔木"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长途跋涉的疲惫,但又因看到故乡的象征——高大的树木而感到一丝慰藉。最后两句"行行渐乐郊,东风满平陆",以春风拂过平原的景象,寓示着诗人的心情逐渐开朗,对郊外景色的喜爱与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旅途见闻,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展现出宋诗的清新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