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世人,长短纷马毛
出处:《续感兴二十五首 其三》
宋末元初 · 方一夔
大块无私运,万象同一陶。
及其成器时,罅漏杂坚牢。
所以一世人,长短纷马毛。
穷或仁与善,达或虐与饕。
共疑造物缪,名利相煎熬。
人生有常理,赋命安可逃。
为善不必疑,祸福任所遭。
孰云漆园达,夷蹠均天韬。
见夷不见畴,泰山等秋毫。
及其成器时,罅漏杂坚牢。
所以一世人,长短纷马毛。
穷或仁与善,达或虐与饕。
共疑造物缪,名利相煎熬。
人生有常理,赋命安可逃。
为善不必疑,祸福任所遭。
孰云漆园达,夷蹠均天韬。
见夷不见畴,泰山等秋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一夔创作的《续感兴二十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以自然界的规律类比人生的道理,探讨了世事无常、善恶报应的主题。
首句“大块无私运,万象同一陶”描绘了大自然运行的公正无私,所有事物都在同一法则下成长变化。接着,“及其成器时,罅漏杂坚牢”指出在事物成熟之时,既有瑕疵也有坚固的部分,暗喻人生中既有顺境也有逆境。
“所以一世人,长短纷马毛”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人们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选择。接下来的“穷或仁与善,达或虐与饕”对比了贫富两种状态下的道德行为,揭示了人性的多样性。
“共疑造物缪,名利相煎熬”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疑惑以及对名利的困扰,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随后,“人生有常理,赋命安可逃”强调了人生的规律性和不可逃避的命运,提醒人们顺应自然和社会的法则。
“为善不必疑,祸福任所遭”鼓励人们行善积德,认为善行终将得到好的回报,而祸福则是命运的安排。最后,“孰云漆园达,夷蹠均天韬。见夷不见畴,泰山等秋毫”引用庄子和墨子的典故,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指出在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时,应当保持豁达和平静的心态,认识到万物平等,不应过分执着于个人得失。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比喻,探讨了人生哲学、道德伦理和社会现象,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洞察力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