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作乘槎客,萧萧骨发清
出处:《山中泛舟觞客》
宋 · 文天祥
便作乘槎客,萧萧骨发清。
尊前山月过,笛里水风生。
半夜鱼龙沸,三秋河汉明。
雪堂眠二客,梦与白鸥盟。
尊前山月过,笛里水风生。
半夜鱼龙沸,三秋河汉明。
雪堂眠二客,梦与白鸥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乘槎客:古代传说中乘木筏渡天河的人。萧萧:形容头发稀疏或风声凄凉。
骨发清:形容心境清明。
尊前:酒杯之前。
山月:山上的月亮。
笛里:笛声中。
半夜鱼龙沸:形容深夜水中的波涛汹涌。
三秋:指秋季。
河汉明:银河明亮。
雪堂:书房名,也指清寒的居所。
眠二客:睡着了两位朋友。
梦与白鸥盟:梦中与白鸥结为朋友。
翻译
就像那乘槎远游的客人,我已是满头白发,心境清澈。杯中的酒映照着山月,笛声中吹出水上的清风。
深夜里,水中的鱼龙似乎翻腾起来,秋天的银河格外明亮。
在雪堂中,我和两位友人一同入眠,梦中与白鸥结为盟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间泛舟图景。开篇“便作乘槎客,萧萧骨发清”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成为一位乘着轻舟在水面上漂泊的旅者,感受到了清凉的秋风,如同骨肉之中的清爽。
接着,“尊前山月过,笛里水风生”写出了诗人在酒席之前欣赏着山间的明月,以及通过笛子吹奏出的乐曲中融入了水边的微风,这些都增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半夜鱼龙沸,三秋河汉明”两句则描绘了深夜时分,水中的生物活跃起来,而整个季节中,河流和星空都显得格外清晰。这里的“鱼龙”可能是对水中生灵的一种浪漫表达,而“三秋”则指的是一年之中秋天的三月,但在此处也可以理解为长久的时间。
最后,“雪堂眠二客,梦与白鸥盟”写出了诗人与朋友们在雪堂中安然入睡,与那飞翔的白色海鸥做着同一个梦境,似乎是在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愿望或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音乐、梦境等元素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