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出处:《江上秋夜》
宋 · 释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井梧:井边的梧桐。风吹断:风停了。
断,止。
翻译
写苍江阴雨绵绵,时至傍晚仍未见晴,井边的梧桐翻动着叶片,飒飒有声。站在江楼上,风吹到半夜才停,乌云渐散,但末完全散去,透出朦胧月色。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释道潜的《江上秋夜》描绘了一幅深秋雨后的夜晚景象。首句“雨暗苍江晚未晴”,通过“雨暗”和“晚未晴”渲染出江面阴沉而未见晴朗的氛围,给人以寂静而压抑之感。接着,“井梧翻叶动秋声”,借井边梧桐树叶被风吹动,发出沙沙声响,暗示了秋意渐浓,也增添了夜晚的寂寥。
后两句“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进一步刻画了秋夜的动态画面。楼头的风声突然中断,暗示风力之大,而“月在浮云浅处明”则描绘出月亮在稀薄的云层中若隐若现,月光透过云层洒下,显得格外明亮,为这凄清的秋夜增添了一丝神秘与诗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上秋夜的景色,通过风雨、梧叶和月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体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