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嗟余曾入大罗天,名在丹台石室边全文

嗟余曾入大罗天,名在丹台石室边

明 · 欧大任
吾闻勾漏为二十二之洞天,窟穴勾曲非人寰。
上有石峰千丈之崟岌,下有清溪万折之潺湲。
普照岩前云出入,白沙洞口云沾湿。
仙坛佛塔互低昂,宝盖灵幡复披拂。
石鼎丹炉五百春,幽栖今有傅山人。
道穷要眇归玄牝,心自虚无养谷神。
闻君昨游豹子石,马退茅亭有仙迹。
玉銮隐约不堪攀,玄圃峥嵘望何极。
嗟余曾入大罗天,名在丹台石室边
蓬莱一谪违真侣,蹩躠风尘独可怜。
王烈素书尚能识,石髓遇之傥堪食。
时观紫气一登楼,愿拜青牛见颜色。
君不见葛洪欲求勾漏丹,邓岳止之犹复还。
乘风万里倏可至,迟尔归来罗浮四百三十二之仙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勾漏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以及与道教、佛教相关的隐逸生活。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勾漏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的融合。

首句“吾闻勾漏为二十二之洞天”,开篇即点出勾漏山的神秘地位,暗示其非凡之处。接着描述山中石峰高耸、溪流曲折,云雾缭绕,仙坛佛塔并立,宝盖灵幡飘动,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景象。石鼎丹炉的描写则暗示了炼丹修仙的传统,傅山人作为隐居者在此修行,体现了对道家思想的追求。

“道穷要眇归玄牝,心自虚无养谷神”两句,进一步揭示了隐士追求的精神境界——通过深入内省,达到心灵的纯净与和谐。诗人通过“闻君昨游豹子石,马退茅亭有仙迹”等描述,表达了对丁戊山人傅木虚的敬仰之情,并借由自己的经历与之共鸣,表达了对仙山生活的向往。

最后,“君不见葛洪欲求勾漏丹,邓岳止之犹复还”引用历史典故,以葛洪与邓岳的故事,强调了追求长生不老的艰难与不易,同时也表达了对丁戊山人傅木虚能够坚守道义、不为外物所动的赞赏。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勾漏山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朋友的深厚情谊,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