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既寂寂,泉台永幽幽
出处:《拟古二十七首》
明 · 孙承恩
今日忽不乐,驾言出遨游。
遨游亦何之,迤?登崇丘。
累累有孤坟,传是古王侯。
野人不记省,时来牧羊牛。
长夜既寂寂,泉台永幽幽。
不论贵与贱,宁识贤与不。
人事有代谢,荣华逝难留。
感彼牛山言,使我涕泗流。
遨游亦何之,迤?登崇丘。
累累有孤坟,传是古王侯。
野人不记省,时来牧羊牛。
长夜既寂寂,泉台永幽幽。
不论贵与贱,宁识贤与不。
人事有代谢,荣华逝难留。
感彼牛山言,使我涕泗流。
鉴赏
这首诗名为《拟古二十七首(其六)》,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因心情不佳而外出游历的情景,最终来到了一座荒冢前,引发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今日忽不乐,驾言出遨游”表达了诗人因一时情绪低落而决定外出游玩的心境。接着,“遨游亦何之,迤逦登崇丘”描述了诗人沿着蜿蜒的道路,攀登至一座高丘之上。这一景象为后续的思考和感悟提供了背景。
“累累有孤坟,传是古王侯”点出了高丘上有一座座坟墓,相传是古代王侯的安息之地。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暗含着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沧桑的反思。
“野人不记省,时来牧羊牛”描述了这些坟墓周围可能已无人居住,只有偶尔的牧羊人路过。这种荒凉的景象与曾经的辉煌形成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长夜既寂寂,泉台永幽幽”将目光转向地下世界,以“长夜”和“泉台”象征死亡和永恒的寂静,表达了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和对生命的敬畏。
“不论贵与贱,宁识贤与不”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指出无论生前地位如何,死后都归于平等,生命的价值不应仅以地位高低来衡量。
“人事有代谢,荣华逝难留”总结了人生的无常,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迭,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最后,“感彼牛山言,使我涕泗流”引用了《左传》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深感慨,以至于泪流满面。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以及对生死、荣辱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宇宙万物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