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八柱承,不必二极系
岂不高且远,未足语超诣。
至人悟重玄,妙境此融会。
无声亦无臭,万象于我备。
不必八柱承,不必二极系。
曾城九重居,俨若具乎内。
于焉以泮涣,其乐浩无际。
气凝而神化,举步六合外。
乘轮阆风行,税驾丹丘憩。
逍遥兮周流,斯特迹之寄。
混然吾太虚,游是息于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汗漫:广阔无垠。期:期待。
列缺:星辰的裂隙,象征通往高远的途径。
超诣:超越常规的境地。
至人:最高境界的人。
重玄:深奥的玄理。
万象:万物。
八柱:古代天文学中的宇宙结构概念。
二极:天地两端。
曾城:神话中的天宫。
泮涣:界限消融。
逍遥:自由自在。
斯特迹:足迹,指人生道路。
混然:浑然一体。
太虚:宇宙,天空。
翻译
漫游可以期待,星辰之路可达。难道不崇高且遥远?却未触及超越的境地。
达到最高境界的人领悟深远玄理,奇妙的境地在此融合统一。
无声无息,万物皆在我心中具备。
无需八根柱子支撑,无需天地两端束缚。
居住在重重的天宫,仿佛一切都在内心拥有。
在这里,界限消融,快乐无穷无尽。
气息凝聚,精神升华,一步跨出六合之外。
乘坐风车在仙境遨游,暂歇于丹霞山丘。
自由自在地周游,这是我的足迹所向。
我与宇宙浑然一体,在这里找到休息和归宿。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为云侣天游赋》,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卫宗武之手。诗中融汇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和仙境的想象,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
"汗漫可以期,列缺可以至。岂不高且远,未足语超诣。"
开篇便描绘出一幅广阔无垠的天地图景,意在表达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汗漫"指的是云海茫茫,"列缺"则是星辰缝隙,两者皆象征着极致的广博与高度。
"至人悟重玄,妙境此融会。"
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至人"——即达到最高觉悟者的赞美,这种境界已超越世间凡尘,达到了深邃神秘的层次。
"无声亦无臭,万象于我备。"
这两句化用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概念,强调了一种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活状态,"万象"则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在诗人眼中得以体现和理解。
"不必八柱承,不必二极系。"
这里的"八柱"可能指的是宇宙的八方,而"二极"则是天地之极,即南北两极。这两句表达了对传统束缚的超越,诗人不再受制于物质世界的限制。
"曾城九重居,俨若具乎内。"
"曾城九重"形容了一种仙界或道教中的高级修炼之地,而"俨若具乎内"则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这种仙境相通。
"于焉以泮涣,其乐浩无际。"
这两句描绘出一种达观的快乐,它是内心的充实和自在,是一种超脱尘世烦恼后的喜悦,"泮涣"指的是水流潺潺,象征着诗人的心境如同澄清的溪流。
"气凝而神化,举步六合外。"
这里的"气凝"表明了一种精神集中的状态,而"神化"则是说这种集中到了极致,可以达到与宇宙合一、超凡入圣的境界。"六合"指的是宇宙的六个方向,即东南西北上下,"举步六合外"意味着诗人已能行走于更高的层面。
"乘轮阆风行,税驾丹丘憩。"
这两句则是对仙境生活的一种描绘,其中"乘轮"可能指的是乘坐云车或法轮,而"阆风"则是说随着风而行,"税驾"和"丹丘"都有仙界的意味,这一段文字展现了诗人在仙境中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
"逍遥兮周流,斯特迹之寄。"
这里的"逍遥"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悠然心境,而"周流"则是说这种心态无所不至,无处不在。"斯特迹之寄"意味着诗人留下的是一串串思念和足迹。
"混然吾太虚,游是息于是。"
最后两句概括了整个诗歌的主题,即诗人达到了与宇宙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是超越了世间一切的,而这种游走在仙境之中便是他内心世界的休憩和满足。
这首诗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