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寺东崖石镌竹林,穹碑御制山之岑
出处:《登天池寺歌》
明 · 李梦阳
庐山绝顶天池寺,铁瓦为堂白石柱。
传言周颠劳圣祖,天眼尊者同颠住。
崄绝下阚无底壑,屈曲穿缘惟一路。
顷属秋晴强攀陟,俯之四海生云雾。
岷峨累垂西向我,杳杳长江但东注。
君不见寺东崖石镌竹林,穹碑御制山之岑。
周颠胡不留至今,周颠胡不留至今,虎啼日暮愁人心。
传言周颠劳圣祖,天眼尊者同颠住。
崄绝下阚无底壑,屈曲穿缘惟一路。
顷属秋晴强攀陟,俯之四海生云雾。
岷峨累垂西向我,杳杳长江但东注。
君不见寺东崖石镌竹林,穹碑御制山之岑。
周颠胡不留至今,周颠胡不留至今,虎啼日暮愁人心。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登天池寺歌》描绘了庐山天池寺的壮丽景色和历史传说。诗中首先提到寺宇的奇特构造,铁瓦白石,富有禅意。接着叙述了周颠这位传说中的高僧与圣祖的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诗人通过描绘险峻的山路和深不可测的壑谷,展现了寺庙所在之地的雄奇壮观。
在登山过程中,秋高气爽之际,诗人仰视四周,只见云雾缭绕,远处的岷峨山脉如屏风般垂挂,长江东流不息。诗人感叹寺东石刻的竹林和御制的碑文,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敬仰。最后,以“周颠胡不留至今”和“虎啼日暮愁人心”的场景收尾,寓含了对岁月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既展示了庐山天池寺的自然风貌,又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