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气忽随秋露尽,但留陈迹在龟趺
出处:《忠献韩公挽辞二首 其一》
宋 · 王安石
心期自与众人殊,骨相知非浅丈夫。
独斡斗杓环帝座,亲扶日毂上天衢。
锄耰万里山无盗,衮绣三朝国有儒。
爽气忽随秋露尽,但留陈迹在龟趺。
独斡斗杓环帝座,亲扶日毂上天衢。
锄耰万里山无盗,衮绣三朝国有儒。
爽气忽随秋露尽,但留陈迹在龟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属于挽辞体裁。挽辞是一种悼念逝者之作,通常用于祭奠或追思故人。在这首诗中,王安石借用丰富的想象和深厚的情感来表达对忠献韩公(韩琮)的怀念与尊崇。
"心期自与众人殊,骨相知非浅丈夫。" 这两句表明诗人认为自己与逝者的情谊不同于常人,是一种骨肉相连的深厚了解。
"独斡斗杓环帝座,亲扶日毂上天衢。" 斟斗杓是古代星官名,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帝座”则指天子的宝座。这两句通过壮丽的天文比喻,描绘忠献韩公的地位和影响力,如同扶持日月一般,高贵无比。
"锄耰万里山无盗,衮绣三朝国有儒。" 这两句中,“锄耰”指的是犁地的农具,用来比喻忠献韩公治理国家如同耕耘土地一样深入人心;“衮绣三朝”则形容他的学问和功绩被后世所传颂。
"爽气忽随秋露尽,但留陈迹在龟趺。" “爽气”指的是清新的风格或精神,这里表示忠献韩公的精神与影响力虽不复存在,但他留下的足迹和功绩仍然被后人铭记。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忠献韩公品德、地位和业绩的高度评价,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深切的怀念之情和崇高的敬意。王安石巧妙地运用天文地理等元素,将个人哀思与国家大义融为一体,展现了其深厚的情感和非凡的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