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方磨剑,空山自读书
出处:《贻庐岳陈沆秀才》
唐 · 齐己
为儒老双鬓,勤苦竟何如。
四海方磨剑,空山自读书。
石围泉眼碧,秋落洞门虚。
莫虑搜贤僻,徵君旧此居。
四海方磨剑,空山自读书。
石围泉眼碧,秋落洞门虚。
莫虑搜贤僻,徵君旧此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儒老:指年老的儒学者。双鬓:两鬓,这里指头发变白。
勤苦:勤奋辛劳。
竟何如:到底怎么样了,成果如何。
四海:泛指天下,四方。
方:正在。
磨剑:比喻准备战争或斗争。
空山:人迹罕至的山林,这里指隐居之地。
石围:石头围绕着。
泉眼:泉水涌出的小孔或源头。
碧:绿色。
秋落:秋天落叶。
洞门:山洞的入口。
虚:空旷,寂静。
莫虑:不必忧虑。
搜贤:寻找有德才的人,即选拔人才。
僻:偏僻,隐秘。
徵君:征召而不肯出仕的隐士。
旧此居:过去就住在这里。
翻译
作为儒学老人,满头白发,辛苦一生究竟有何成就?天下人正忙着磨剑准备战斗,我却在空山中独自潜心读书。
泉水环绕着石头,清澈碧绿,秋叶飘落,山洞的门显得空虚寂静。
无需担心因隐居而被埋没,昔日的隐士也是这样居住在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秀才在深山中修炼的宁静生活。"为儒老双鬓,勤苦竟何如"表达了秀才对学问的执着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儒指的是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则是道家的老子,这里暗示秀才在深山中研习儒、释、道三家的典籍。"四海方磨剑,空山自读书"则形象地展示了秀才不问世事,只专注于修身养性和读书学习的生活状态。
"石围泉眼碧,秋落洞门虚"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自然景象,"石围"可能指的是山中的一处泉水被巨石环绕,而"碧"形容泉水清澈见底;"秋落洞门虚"则是说到了秋天,大自然的色彩变得单调而深远,洞门前的景象显得空旷而又静谧。
最后两句"莫虑搜贤僻,徵君旧此居"表达了诗人对秀才的鼓励和期待,不必担心世俗对你的评价,因为你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里是你修养身心的地方。整首诗通过秀才的隐居生活,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