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日月升恒八,此夕宾朋斝酌三
出处:《壬戌诞日四首并得三字》
明 · 林熙春
茹素频年茶当酒,清秋淑景醒为酣。
明朝日月升恒八,此夕宾朋斝酌三。
叔子樽前陪共乐,诸孙岭外想分甘。
燕城忽听砧声急,且把封疆努力戡。
明朝日月升恒八,此夕宾朋斝酌三。
叔子樽前陪共乐,诸孙岭外想分甘。
燕城忽听砧声急,且把封疆努力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壬戌年诞辰时的感慨与庆祝场景。首句“茹素频年茶当酒”描述了作者多年素食的生活习惯,以茶代酒,体现了节俭与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接着,“清秋淑景醒为酣”一句,通过秋天的美景和清新的空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明朝日月升恒八,此夕宾朋斝酌三”则展示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当下聚会的珍惜。这里“日月升恒八”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而“宾朋斝酌三”则直接描绘了宴会上宾主尽欢的场景。
“叔子樽前陪共乐,诸孙岭外想分甘”两句,体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叔侄之间共享欢乐,即使远在他乡的子孙也心系家中,分享这份快乐。这种情感的传递,展现了深厚的家庭纽带和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最后一句“燕城忽听砧声急,且把封疆努力戡”则将视角转向国家与社会的责任。在燕城突然听到急促的砧声(可能指织布声或战鼓声),诗人意识到国家的需要,表示自己将全力以赴,无论是面对内政还是外患,都将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如对生活的态度、家庭的温暖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感,还蕴含了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对未来的展望。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多重情感和主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