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紫气疑明灭,波底玄灵讶有无
出处:《次延津》
明 · 卢龙云
曾向丰城傍玉壶,延津此日复停舻。
天边紫气疑明灭,波底玄灵讶有无。
佩自双钩莲锷歛,吹惟一吷斗文孤。
莫须神物终当化,珍重时看玉辘轳。
天边紫气疑明灭,波底玄灵讶有无。
佩自双钩莲锷歛,吹惟一吷斗文孤。
莫须神物终当化,珍重时看玉辘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延津这一历史地点的神秘与传奇色彩,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独特感悟。
首句“曾向丰城傍玉壶”,以“玉壶”为喻,暗示延津与古代宝剑的传说紧密相连,丰城是古代宝剑出世之地,此处借用“玉壶”象征着延津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价值。
“延津此日复停舻”则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巧妙结合,仿佛在说,即便是在今日,延津依然能吸引人们驻足,如同船只在水面停留,表达了延津作为历史见证地的独特魅力。
“天边紫气疑明灭,波底玄灵讶有无”两句运用了神话般的描写手法,紫气和玄灵分别代表了神秘与未知的力量,它们在天边与波底时隐时现,既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也暗示了延津背后隐藏的历史秘密与未解之谜。
“佩自双钩莲锷歛,吹惟一吷斗文孤”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宝剑的形象,双钩的剑刃、莲花状的剑锷以及孤寂的斗文,不仅展现了宝剑的精美与独特,也寓意着历史人物的英勇与孤独。
最后,“莫须神物终当化,珍重时看玉辘轳”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深思。神物终将化去,但其精神与价值应当被铭记与珍惜,就像观看玉辘轳一样,提醒人们回顾历史,珍视传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延津这一历史地点的描绘,融合了历史、神话与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未来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