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罢论诗久,亭高拜表频
出处:《杂题九首 其五》
唐 · 司空图
宴罢论诗久,亭高拜表频。
岸香蕃舶月,洲色海烟春。
岸香蕃舶月,洲色海烟春。
注释
宴罢:宴会结束。论诗:讨论诗歌。
亭高:亭子建得很高。
拜表:古代臣子向朝廷呈递奏章,此处指表达忠诚。
蕃舶:外国的商船。
月:月光,也可象征远方。
洲色:沙洲的景色。
海烟春:形容春天海边的雾气,犹如海上的烟雾。
翻译
酒宴过后谈论诗歌许久,站在高亭里频繁地朝向朝廷方向跪拜。河岸边飘来异国商船的香气,沙洲上春色如海烟般朦胧迷人。
鉴赏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场宴会结束后,人们聚集在高亭之中,讨论诗歌的景象。"宴罢论诗久"表明宴会已经结束,但人们对于诗歌的热烈讨论还在持续。"亭高拜表频"则展示了人们在高耸的亭台上频繁地向某位诗人或官员表示敬意,这里的“表”可能指的是诗作或者是对诗人的崇拜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岸香蕃舶月"中,“岸香”可能是指岸边的花香或者是特定的植物,而“蕃舶月”则形象地表达了月光下的宁静与美丽,仿佛月亮也沉浸在这份宁静之中。"洲色海烟春"更进一步描绘出一幅春日里,岛屿间的自然风光,以及远处海面上升腾着的轻烟,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美轮美奂的春天画卷。
司空图作为唐代诗人,他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宴会后的悠闲自得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