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船横月浦,惊鸟绕霜洲
出处:《晚泊旴?》
唐 · 喻坦之
广苇夹深流,萧萧到海秋。
宿船横月浦,惊鸟绕霜洲。
云湿淮南树,笳清泗水楼。
徒悬乡国思,羁迹尚东游。
宿船横月浦,惊鸟绕霜洲。
云湿淮南树,笳清泗水楼。
徒悬乡国思,羁迹尚东游。
翻译
广阔的芦苇丛夹杂在深深的水流中,秋风吹过发出萧瑟的声音直到海边。夜晚,停泊的船只横卧在月光映照的水边,惊飞的鸟儿环绕着结霜的洲渚飞翔。
云雾打湿了淮河两岸的树木,胡笳声在泗水之滨的楼阁中显得格外清冷。
我空怀对家乡的思念,但羁旅的脚步依然向东游走。
注释
广苇:大片的芦苇。深流:深深的水流。
萧萧:形容风吹动的声音。
海秋:秋天的海边。
宿船:过夜的船只。
月浦:月光照亮的水边。
惊鸟:受惊的鸟儿。
霜洲:结霜的陆地。
云湿:云雾湿润。
淮南树:淮河两岸的树木。
笳清:胡笳声清冷。
泗水楼:泗水边的楼阁。
徒悬:空怀。
乡国思:对家乡的思念。
羁迹:羁旅的踪迹。
东游:向东游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夜停舟的景象和心境。开篇"广苇夹深流,萧萧到海秋",通过对水边芦苇的细致描写,以及风声的渲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情氛。接下来的"宿船横月浦,惊鸟绕霜洲"则是旅人在夜晚停泊于一处开阔的水域之中,月光洒满舟侧,偶有惊起的鸟儿围绕着覆盖着霜的沙洲飞翔,这些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诗人通过"云湿淮南树,笳清泗水楼"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夜晚的景色。云雾缠绕在南方的树木之上,而远处传来了悠扬的箫声,它穿越着清澈的泗水和高耸的楼阁,让人感觉到诗人对这宁静夜色的深切感受。
最后两句"徒悬乡国思,羁迹尚东游"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怀念。旅途中的寂寞,使得诗人无法割舍对远方家乡的思念,而脚下的路痕依旧指向着他未完成的东方之行。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摹,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体现了诗人对于归属与旅行之间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语言平和而又不失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世界的抒写,展现了诗人特有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