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飞不出蓬蒿间,远举安知鸿鹄志
出处:《瑞光岩立化雀赞》
宋 · 李纲
菩萨游戏于神通,六道四生咸可入。
为欲化导诸有情,故于异类而出现。
谛观此雀甚微渺,每食一粒栖一枝。
卑飞不出蓬蒿间,远举安知鸿鹄志。
而能坐脱与立亡,依彼金容及香火。
屹然而化不震动,如以木石镌刻成。
非诸菩萨威神力,孰能现此希奇事。
我观三界诸众生,惟人实具大智慧。
妄想颠倒造诸业,失身沦入横生中。
重为毛群轻羽族,破碎一切诸蠕动。
虽云妙觉不销亡,无那沉迷益玄远。
菩萨慈悲哀悯故,化身与彼为导师。
缘终寂灭显示人,使知佛性无有二。
佛子若有瞻礼者,愿言悉发敬信心。
勇猛精进趣菩萨,皆具如是菩萨行。
为欲化导诸有情,故于异类而出现。
谛观此雀甚微渺,每食一粒栖一枝。
卑飞不出蓬蒿间,远举安知鸿鹄志。
而能坐脱与立亡,依彼金容及香火。
屹然而化不震动,如以木石镌刻成。
非诸菩萨威神力,孰能现此希奇事。
我观三界诸众生,惟人实具大智慧。
妄想颠倒造诸业,失身沦入横生中。
重为毛群轻羽族,破碎一切诸蠕动。
虽云妙觉不销亡,无那沉迷益玄远。
菩萨慈悲哀悯故,化身与彼为导师。
缘终寂灭显示人,使知佛性无有二。
佛子若有瞻礼者,愿言悉发敬信心。
勇猛精进趣菩萨,皆具如是菩萨行。
鉴赏
这首诗《瑞光岩立化雀赞》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通过描绘一只立化的雀鸟,展现了佛教中菩萨慈悲与智慧的深刻寓意。
诗中首先描述了菩萨的游戏神通,能够进入六道四生,化导有情,显现于各种形态之中。接着,诗人以一只微小的雀鸟为例,虽然它平凡地生活,每日仅食一粒,栖息一枝,低飞于蓬蒿之间,却隐含着高远的志向,如同鸿鹄。雀鸟的坐脱立亡,以及其在金容和香火前屹然不动的姿态,象征着菩萨威神之力的体现。诗人赞叹这种不可思议的景象,指出非菩萨的威神之力不能现此希奇之事。
随后,诗人转向对三界众生的反思,尤其是人类,认为人类具有大智慧,但因妄想颠倒而造业,导致自身沉沦于各种生命形式之中,成为毛群轻羽族的一员,破碎了一切蠕动的生命。尽管如此,诗人强调,即使在妙觉之中,众生的智慧也不会消亡,只是因为沉迷而显得更加深邃遥远。在此背景下,菩萨出于慈悲与哀悯之心,化身成为众生的导师,引导他们认识到佛性的普遍性与不二性。
最后,诗人鼓励佛子们应当瞻礼菩萨,发心敬信,勇猛精进地追求菩萨之道,以此来实践菩萨的行为。整首诗通过雀鸟的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超自然的元素,表达了佛教中关于慈悲、智慧、转化与觉悟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