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多闻士,难尤造物儿
出处:《和同官问耳疾六首 其三》
宋 · 曹勋
牛斗当年事,何当复此时。
謷乎虽有象,默尔类无知。
不作多闻士,难尤造物儿。
傥能三耳出,更诵五言诗。
謷乎虽有象,默尔类无知。
不作多闻士,难尤造物儿。
傥能三耳出,更诵五言诗。
注释
牛斗:比喻过去的豪情壮志。謷乎:形容高傲或显赫的样子。
默尔:沉默,无声。
多闻士:博学多闻的人。
造物儿:指创造万物的自然或命运。
傥能:倘若能够。
三耳出:夸张的说法,意指有更多倾听的能力。
五言诗: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五个字。
翻译
当年牛斗的壮志豪情,何时能再次重现。虽然有所表象,但沉默如哑巴般无法表达。
不愿做博学多闻的人,难以指责造物者的安排。
如果能有三只耳朵倾听,或许还能吟诵五言古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和同官问耳疾六首(其三)》。诗中,诗人以"牛斗当年事"起笔,回忆过去的某种壮志或事件,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接着,他用"謷乎虽有象,默尔类无知"来形容自己虽然有才华或能力(象),但因为耳疾或其他原因,仿佛失去了表达和理解的能力(默尔无知)。诗人感慨自己不再像过去那样博学多闻,也暗示了对命运无常的无奈。
"不作多闻士,难尤造物儿"进一步表达了对自己现状的自嘲,承认自己不再是知识渊博的人,难以责怪造物主的安排。最后两句"傥能三耳出,更诵五言诗"则是诗人幽默地想象如果自己能拥有三只耳朵,就能更好地倾听和欣赏诗歌,甚至可能写出更多的佳作。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较强,通过耳疾这一身体状况,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知识与才情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