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后辄无前,实右即虚左
断后辄无前,实右即虚左。
品定赋纤洪,义明分勇懦。
端木语卫文,洙泗皆卿佐。
孔子叙夷齐,后进尚嵬琐。
从来一大事,几作鸿毛荷。
知非言所及,结网鱼受课。
谁持空空质,放纵无不可。
兹门小精庐,荒寂众万过。
欣余二三子,拙力守饥卧。
杨花安得揽,飞去天隅唾。
唯有露垂垂,满畦红药堕。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遗墨:遗留的墨迹。希圣:追求圣人的境界。
实右即虚左:现实中的优势可能只是虚幻的一面。
品定:品评、判定。
端木:指孔子弟子端木赐。
嵬琐:形容琐碎、不足。
鸿毛荷:比喻事情被轻视。
结网鱼受课:比喻收获有限,捕鱼结网。
空空质:空洞的教义。
精庐:精致的小屋,此处指学问之所在。
杨花:柳絮。
红药:红色的芍药花。
翻译
墨迹中蕴含着神韵,追求圣人之道并非自我标榜。一旦断绝了后路,就无法再向前发展,实际的右边就是虚幻的左边。
品评事物精细宏大,道义分明区分勇敢与怯懦。
端木赐的话语激励卫文,洙水和泗水间的人都尊他为辅佐。
孔子赞扬夷齐的节操,后辈们却显得琐碎不足。
自古以来的大事业,往往被轻视得如同鸿毛般微不足道。
深知言语无法触及真理,就像捕鱼结网,收获有限。
谁能持有空洞的教义,放任一切无拘无束。
这门学问虽小,却是精深的庐舍,荒凉寂静,众人路过无数。
欣喜有你们这些同伴,拙劣之力坚守贫困,卧薪尝胆。
杨花怎能挽留,只能随风飘向天边,化作唾弃。
只有露珠滴滴答答,满园的红药花纷纷凋落。
鉴赏
这首诗名为《葑门》,出自宋代诗人叶适之手。诗中充满了深奥的哲理和对传统文化的沉浸思考,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情感与智慧。
首句“遗墨固藏神,希圣非立我”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留下的精神财富进行保存和尊崇的态度,同时也表现出自己不敢妄自菲薄,希望能够追随圣人的脚步。接着,“断后辄无前,实右即虚左”则是说到历史的发展是断断续续,没有绝对的界限,而真理往往藏于表象之中。
“品定赋纤洪,义明分勇懦”一句,展示了诗人对于道德、文学和勇气等品质的深刻把握和区分。紧接着,“端木语卫文,洙泗皆卿佐”则是借用古代贤者之名,强调了文化传承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在“孔子叙夷齐,后进尚嵬琐”中,诗人通过引用孔子的智慧和教育思想,指出了后来者的追随者仍然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紧接着,“从来一大事,几作鸿毛荷”则是对重大事件的反思,以及个人微薄之力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
“知非言所及,结网鱼受课”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与言论边界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警示着人们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接下来的“谁持空空质,放纵无不可”则是探讨自由与规制之间的关系,提倡在不违背道德的情况下追求个人的自由发展。
最后,“兹门小精庐,荒寂众万过。欣余二三子,拙力守饥卧。杨花安得揽,飞去天隅唾。唯有露垂垂,满畦红药堕”一段,以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为切入点,抒写了对家园的眷恋之情,以及在自然界中寻找灵感和慰藉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对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探讨,以及对自由与规制关系的哲学反思,展示出叶适作为宋代诗人独到的艺术风貌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