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入众山悄,谷禽时一鸣
出处:《宿卧佛寺精舍》
清 · 戴亨
日入众山悄,谷禽时一鸣。
閒房留半榻,明月上初更。
云去天无迹,风来树有声。
根尘何日净,相对说无生。
閒房留半榻,明月上初更。
云去天无迹,风来树有声。
根尘何日净,相对说无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静谧的山中寺院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
首句“日入众山悄”,以日落为引子,描绘出山林在夕阳余晖下的宁静氛围,暗示着一天的结束和夜晚的来临。“谷禽时一鸣”则通过偶尔传来的鸟鸣声,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寂静,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活力在暗夜中依然存在。
“閒房留半榻,明月上初更”两句,将视角转向了诗人所在的居所。半榻暗示着空间的简朴,而明月初升则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一抹明亮与希望。这里不仅描绘了物理空间的特征,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云去天无迹,风来树有声”则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自然世界。云散之后,天空似乎恢复了原有的纯净,而风吹过树木的声音,则是自然界生命力的象征。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与静态美的和谐统一。
最后,“根尘何日净,相对说无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本质的思考。根尘,指的是生命的根源与尘世的烦恼,而“何日净”则表达了对内心清净的渴望。与“无生”相对,意味着超越生死的境界,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领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山中的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禅意、生命本质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幽、静谧而又富含哲理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