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嘉唐虞,欲以儒理国
公孙谈治道,纯驳互失得。
广大语尤害,开边心莫极。
无怪淮南谋,日夜惮汲直。
东閤礼诸贤,脱粟自为食。
欲以此自文,后世有真识。
注释
嘉唐虞:赞美唐虞时期的理想。儒理国:用儒家伦理治理国家。
公孙谈:历史人物,此处指代有治国主张的人。
纯驳:全面和片面。
广大语尤害:过于宏大的言论有危害。
开边:扩张领土。
淮南谋:淮南王刘安的阴谋。
汲直:汲黯,以直言敢谏著称。
东閤:古代官署名,用于接待宾客。
脱粟:糙米饭,形容生活简朴。
自文:掩饰,粉饰。
翻译
汉代崇尚唐虞时期的理想,试图用儒家伦理来治理国家。公孙谈论治国之道,主张既有全面也有片面,难以做到恰到好处。
过于宏大的言论尤其有害,扩张领土的野心永无止境。
难怪淮南王会策划叛乱,他日夜担忧像汲黯那样正直的人出现。
他在东阁以礼接待众多贤才,自己却粗茶淡饭,节俭度日。
他想以此来粉饰太平,但后世有明眼人能看清真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镈的作品,名为《杂兴三十九首·其十九》。诗中的语言和意境都很典型地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问题的深刻反思。
首句“汉代嘉唐虞”直接指向历史上的伟大统治者,如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等,他们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里“嘉”字表明作者对这些先贤的高度评价。
紧接着,“欲以儒理国”显示出作者对于儒学在治国中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信仰。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被看作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人际关系的根本。然而,下一句“公孙谈治道,纯驳互失得”却透露出一种对现实政治状况的不满和批评。公孙龙是西汉末年的儒学家,他的治国理念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反而出现了种种问题,这里作者借以表达对当时政治混乱的无奈。
接下来的“广大语尤害”则进一步指出,当权者言论的不实和矛盾,造成了更大的社会危害。开边心莫极,则是说那些渴望扩张国界、永无止境的野心最终将导致灾难。
“无怪淮南谋”一句,提到了历史上的淮南王刘安,他曾经策划过推翻中央政权的阴谋。这里作者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对当时那些不切实际的政治野心和阴谋的警觉。
最后,“东閤礼诸贤,脱粟自为食”则描绘出一种理想中的治世景象,即在一个太平盛世中,君子们聚集在一起讨论学问,而不为物质所累。脱粟自为食,则是形容他们的生活简单而纯净,不受外界干扰。
尾句“欲以此自文,后世有真识”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流传后世,让有识之士能理解和鉴赏其深意。这里“自文”一词,既是指个人修养,也可能是指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领悟,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忧虑和批判。张镈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通过这首诗向后世传达了一种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