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姑苏睨沧海,愤叹始觉区中窄
文如翻波气龙虎,风云晦明在顷刻。
中间流落似天意,今虽暂困当永适。
忽传长逝既巳矣,知与不知同叹息。
曩者避地金马门,献书著论惊上国。
材豪志剧少所有,倏忽变化不可测。
结交必皆天下士,朝廷见人退自斥。
指挥功名力可取,城郭披露曾不惜。
庙堂诸公交口荐,天子亦称万人敌。
中道龃龉空归来,扁州东浮问损益。
登临姑苏睨沧海,愤叹始觉区中窄。
徉狂烂醉遗日月,欲乘长风挂危席。
安期洪厓殊彷佛,蓬莱方壶定可陟。
浩歌秀句凌斗牛,至今紫气犹融奕。
若人不应逐物化,吴中好事先巳惑。
迩来安知非形解,世上蜉蝣限畛域。
遗编逸藁尚多有,但恐灵物随变匿。
君当收拾藏永久,毋以交情死生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为悼念苏轼而作的《续杨十七挽苏子美诗》。诗中对苏轼的才华、性格和命运进行了深情的描绘。
首先,诗人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吾闻苏侯不及识,内嘉孤雄世难得。”苏轼的才华出众,难以被世人所识,他的独特个性更是世间难得一见。接着,诗人赞美了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同波涛翻滚,龙虎之气充盈,风云变幻就在瞬间。“文如翻波气龙虎,风云晦明在顷刻。”
然而,苏轼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仿佛是天意安排。“中间流落似天意,今虽暂困当永适。”尽管遭遇困顿,但诗人相信苏轼最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
不幸的是,苏轼最终离世,让诗人和后人都感到惋惜:“忽传长逝既巳矣,知与不知同叹息。”诗人回忆起苏轼曾经避难于金马门,向朝廷献书论政,震惊了整个国家。“曩者避地金马门,献书著论惊上国。”
苏轼的才华横溢,志向远大,却因与权贵不合而被迫离开朝廷。“材豪志剧少所有,倏忽变化不可测。结交必皆天下士,朝廷见人退自斥。”他与众多杰出人士结交,却因政治原因被贬官。
尽管如此,苏轼并未放弃追求功名,“指挥功名力可取,城郭披露曾不惜。”他甚至愿意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安全。“庙堂诸公交口荐,天子亦称万人敌。”他得到了许多人的推荐,也赢得了皇帝的赞誉。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到来,苏轼最终选择返回故乡,面对生活的挑战。“中道龃龉空归来,扁州东浮问损益。”他的人生道路充满了坎坷,但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在晚年,苏轼登高望远,感叹人生之短暂,渴望超越世俗的束缚。“登临姑苏睨沧海,愤叹始觉区中窄。佯狂烂醉遗日月,欲乘长风挂危席。”
他似乎在寻找着超脱尘世的方法,与传说中的仙人相会,探索未知的世界。“安期洪厓殊彷佛,蓬莱方壶定可陟。”他渴望与仙人交流,甚至梦想着登上仙境。
苏轼的诗歌作品如同星辰般璀璨,至今仍能感受到其深邃的意境和磅礴的气势。“浩歌秀句凌斗牛,至今紫气犹融奕。”他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坛,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苏轼作品的珍视,希望它们能够流传千古,成为永恒的纪念:“若人不应逐物化,吴中好事先巳惑。迩来安知非形解,世上蜉蝣限畛域。遗编逸藁尚多有,但恐灵物随变匿。君当收拾藏永久,毋以交情死生易。”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苏轼复杂而丰富的一生,以及他对文学和艺术的卓越贡献。它不仅是对苏轼个人命运的哀悼,也是对中华文化瑰宝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