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天地间,覆载不敢议
融结自太古,造化钟一气。
屹然居独尊,群峰俱不至。
如冠剑大臣,廷诤而出位。
大哉天地间,覆载不敢议。
此峰有四面,面面各异势。
撑空方突兀,傲世不妩媚。
我昨玉山来,雪罢烟收霁。
川平如涌出,荡漾浮苍翠。
已远更回头,眼老犹决眦。
眷言须水阳,税驾得岩寺。
黄童与白叟,追逐两阅岁。
胜践在咫尺,心赏通寤寐。
尘劳不鞭后,俯仰徒自愧。
会待秋风高,杖履穷幽邃。
云深月满山,傥与神仙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江郎峰:地名,指江郎山。俨而峙:威严耸立。
造化:大自然。
钟:赋予。
廷诤:直言进谏。
覆载:覆盖万物。
异势:不同的风貌。
妩媚:娇柔。
玉山:泛指高山。
税驾:停车休息。
黄童:幼童。
白叟:老者。
胜践:美景。
尘劳:世俗劳碌。
杖履:拐杖和鞋子。
翻译
壮丽的江郎峰,何时威严耸立。自古以来就凝聚,大自然赋予同一气息。
傲然独立于群峰之上,其他山峦都无法企及。
如同头戴冠剑的大臣,直言进谏超越常规。
天地之间多么伟大,覆盖万物不敢妄议。
这座山峰有四面,每面都有不同的风貌。
直插云霄,不娇柔,傲视世间。
我昨日从玉山而来,雪后烟消天晴。
河流平缓如涌出,翠绿波澜荡漾。
即使已远去,仍频频回首,眼神苍老却难以移开。
怀念须水阳,停车歇息在岩寺。
黄发孩童和白发老人,追寻美景已两年。
近在咫尺的胜景,日夜欣赏心旷神怡。
世俗劳碌无暇顾及,只能低头自感惭愧。
期待秋风高爽时,漫步深入幽邃之地。
云深月明,或许能邂逅仙人陪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郎峰的壮丽景象和独特气势,通过对自然山川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敬畏与自我超越的情怀。诗中“壮此江郎峰,何年俨而峙”一句,便设置了一种宏伟、神秘的场景氛围,强调了这座山峰自古以来就高耸入云,其独特的地位和形态。
诗人通过“融结自太古,造化钟一气”表达了对自然万年的变迁和天地间奇妙创造的赞叹,以及这种自然景观与宇宙之气息息相通的深刻感悟。"屹然居独尊,群峰俱不至"则明确指出江郎峰的超然独立,它高居于众峰之上,无可比拟。
接下来的“如冠剑大臣,廷诤而出位”用了政治和职务的隐喻,暗示诗人对这山峰的敬仰之情,如同朝廷重臣的威仪与地位。"大哉天地间,覆载不敢议"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观景象时的心悦诚服和敬畏之心,不敢有所评论。
在描述山峰四面的不同风貌后,诗人通过“撑空方突兀,傲世不妩媚”强调了江郎峰的独特性和超凡脱俗。"我昨玉山来,雪罢烟收霁"则是诗人叙述自己的经历,表达了他对这次游览体验的深刻记忆。
“川平如涌出,荡漾浮苍翠”描绘了山谷间清澈河流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已远更回头,眼老犹决眦"表达了诗人虽然已经离去,但依然对这座山峰怀有深厚的情感,尽管年华老去,但这种情感仍旧坚定不移。
“眷言须水阳,税驾得岩寺”则是叙述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具体活动和所到之处,而"黄童与白叟,追逐两阅岁"可能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深刻体会。
“胜践在咫尺,心赏通寤寐”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内心的喜悦,而"尘劳不鞭后,俯仰徒自愧"则是诗人对自己未能早日摆脱尘世羁绊、深入山林的遗憾。
最后,“会待秋风高,杖履穷幽邃。云深月满山,傥与神仙侍”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在秋风起时,再次踏上这条幽静的道路,沉浸于深远的山谷之中,与自然和谐为一,如同侍奉仙境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江郎峰壮丽景观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美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