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垂杨照绿波,就中春意此先多
出处:《和子山陪使君游西湖三绝正月晦日 其三》
宋 · 文同
满眼垂杨照绿波,就中春意此先多。
不将歌管酬佳景,拟奈翠漪堂上何。
不将歌管酬佳景,拟奈翠漪堂上何。
注释
垂杨:垂柳。绿波:碧绿的水面。
春意:春天的气息。
佳景:美好的景色。
翠漪:翠绿的涟漪。
堂上:厅堂内。
翻译
满眼望去都是垂柳映照在碧绿的水波中,其中春天的气息显得尤为浓厚。我们不愿用音乐和歌舞来赞美这美好的景色,又该如何面对这翠绿的涟漪荡漾的厅堂呢?
鉴赏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春景,"满眼垂杨照绿波"表达了诗人对周遭美丽景致的全神贯注。这里的"垂杨"指的是柳树,它们随风摇曳,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与湖水一同展现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绿意。
"就中春意此先多"则透露出诗人对初春时节独有的情感。这里的"春意"不仅是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更蕴含着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向往。"此先多"表明这种感觉在这个季节格外浓郁,仿佛一切都充满了活力。
下两句"不将歌管酬佳景,拟奈翠漪堂上何"则是诗人对无法用音乐或词藻来完全表达自己心中的美景的感慨。这里的"歌管"代指乐器,而"酬"意为回报、酬答,即通过演奏来回应这佳丽的景色。然而,诗人认为即便是音乐也难以完全捕捉到眼前的美好。"翠漪堂上何"则是在询问,在这个如画的环境中,究竟应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情怀以及艺术表现力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