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高明骛高远,不由梯级陡上坡
出处:《送陈正德长慈湖》
宋末元初 · 牟巘
本斋之孙盛词华,下视流辈十倍过。
家书虽散尚千卷,其奈储无儋石何。
二昆研席相与共,勘辨不遣毫发讹。
一朝束书慈湖去,慈湖之学自象梭。
人之高明骛高远,不由梯级陡上坡。
而其下者保固陋,终岁无路登嵯峨。
万形惟实乃无弊,此道自古传思轲。
慈湖论心论无我,真意初不烦镌磨。
虚明一语更超绝,不肯与人同其波。
却笑禅宗用心错,我每读此毋麾哦。
微言日绝诸老尽,独抱永感如宿疴。
君家诗友讲贯熟,持之以注岂在他。
我耕我穫粒我腹,而彼徒梦笠与蓑。
家书虽散尚千卷,其奈储无儋石何。
二昆研席相与共,勘辨不遣毫发讹。
一朝束书慈湖去,慈湖之学自象梭。
人之高明骛高远,不由梯级陡上坡。
而其下者保固陋,终岁无路登嵯峨。
万形惟实乃无弊,此道自古传思轲。
慈湖论心论无我,真意初不烦镌磨。
虚明一语更超绝,不肯与人同其波。
却笑禅宗用心错,我每读此毋麾哦。
微言日绝诸老尽,独抱永感如宿疴。
君家诗友讲贯熟,持之以注岂在他。
我耕我穫粒我腹,而彼徒梦笠与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牟巘所作的《送陈正德长慈湖》。诗中对陈正德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下视流辈十倍过”,并赞扬了他深厚的学问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诗中提到陈正德在慈湖学习期间,与兄长一同探讨学问,不放过任何细节,展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严谨的学术精神。
然而,诗中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指出有些人追求高远的目标,但缺乏坚实的基础,如同没有阶梯就试图陡然攀登高山。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陈正德等人则坚守学问,不为外物所动,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诗中还提到了“万形惟实乃无弊”这一观点,强调了实践和真实的重要性。
此外,诗中还特别提到了陈正德对“慈湖之学”的贡献,尤其是他在“论心论无我”方面的见解,认为真正的意图无需过多雕琢,体现了他的真诚和朴实。最后,诗人以“微言日绝诸老尽,独抱永感如宿疴”表达了对陈正德才华和思想的敬仰,以及对其孤独处境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行为和态度,展现了对学问追求的不同路径和价值取向,同时也表达了对陈正德个人品质和学术成就的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