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已看黄口竭樵采,忍听白发谈丰年全文

已看黄口竭樵采,忍听白发谈丰年

清 · 洪亮吉
十日五日一出游,原上草木初辞秋。
惜哉岁歉寡欢思,且觅二子吟穷愁。
市中扰扰无百家,落日鼓已鸣官衙。
饥民入市竞挐攫,野店插竹凭拦遮。
故人住近宫墙左,破壁经时有烟火。
吏病无能索市租,客来聊复供山果。
芒鞋日晚踏市尘,城上月出光愁人。
斜阳欲没尚未没,照曜树顶栖鸟嗔。
城南城北荒途永,城里蓬蒿余百顷。
桧柏难寻隐士坛,辘轳已断仙人井。
前时一雨润麦田,短麦稍喜抽平阡。
已看黄口竭樵采,忍听白发谈丰年
道旁一辈还相告,曰昨征西捷书到。
百斛襄船米禁开,征人失喜居人噪。
我今作客虽一方,百里尚得称吾乡。
眼中见此谁得忍,树赤无皮石无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十月六日与友人在城南散步时所见的社会百态和自然景象,展现了清代社会的某些侧面。

首句“十日五日一出游”,点明了散步的时间频率,也暗示了生活的单调与无奈。接着“原上草木初辞秋”描绘了秋季的景色,草木开始褪去绿色,预示着季节的更替。

“惜哉岁歉寡欢思,且觅二子吟穷愁”表达了对收成不佳的感慨以及与朋友共度愁苦时光的愿望。接下来的几句“市中扰扰无百家,落日鼓已鸣官衙”描绘了市集的萧条景象,落日时分官府的鼓声响起,更添了几分凄凉。

“饥民入市竞挐攫,野店插竹凭拦遮”描绘了饥民抢食的情景,以及小店铺为了保护货物而设置的障碍。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与混乱。

“故人住近宫墙左,破壁经时有烟火”描述了老友居住的环境,破败的墙壁间偶尔升起的炊烟,透露出一丝温暖与希望。

“吏病无能索市租,客来聊复供山果”表现了官府官员因无力管理而无法收取市租,却以提供山果招待客人,这种无力感与无奈感跃然纸上。

“芒鞋日晚踏市尘,城上月出光愁人”描绘了诗人踏着市尘行走,夜晚城上的月光照耀,增添了几分愁绪。

“斜阳欲没尚未没,照曜树顶栖鸟嗔”通过夕阳未落的景象,以及树顶栖息的鸟儿的反应,营造了一种即将结束而又不甘心的氛围。

“城南城北荒途永,城里蓬蒿余百顷”描绘了城南城北的荒凉景象,以及城市内部的荒芜,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衰败。

“桧柏难寻隐士坛,辘轳已断仙人井”通过寻找隐士坛和仙人井的困难,暗示了社会道德与精神追求的缺失。

“前时一雨润麦田,短麦稍喜抽平阡”描述了雨水对麦田的滋润,以及短麦生长的喜悦,但同时也预示了未来可能的收获。

“已看黄口竭樵采,忍听白发谈丰年”表达了对儿童砍柴的担忧,以及老年人谈论丰收的讽刺,反映了社会资源的匮乏与不平等。

“道旁一辈还相告,曰昨征西捷书到。百斛襄船米禁开,征人失喜居人噪”描绘了征西胜利的消息传来,以及随之而来的粮食禁运,导致民众情绪的波动。

“我今作客虽一方,百里尚得称吾乡。眼中见此谁得忍,树赤无皮石无粉”表达了诗人作为异乡人的感受,面对如此景象难以忍受,树木赤裸无皮,岩石也失去了原有的颜色,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的荒凉与绝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清代社会的贫困、混乱、道德沦丧以及人们对未来的忧虑,是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