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盱猴缨冠,狼籍鼠穴寝
帝与凿耳目,贤愚遂殊品。
尔来百千年,转化薄愈甚。
父翁相贩卖,浮诈谁能审。
睢盱猴缨冠,狼籍鼠穴寝。
沧海恐值到,谁论鱼鳖淰。
鸮声虽云恶,革去在食葚。
嗟谁职教化,独使此风稔。
恬观不知救,坐费太官廪。
予生少而戆,好古乃天禀。
念此俗衰坏,何尝敢安枕。
有时不能平,悲吒失食饮。
唯子同我病,亦或涕沾衽。
谓予可告语,密以诗来谂。
烂然辞满纸,秋水濯新锦。
穷观何拳拳,静念复凛凛。
贱贫欲救世,无宁犹拾沈。
说穷且版筑,尹屈唯烹饪。
逢时岂遽废,避俗聊须噤。
徂年幸未暮,此意可勤恁。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社会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远古人类纯真善良与现实世俗比较,表达了对当今世态的深刻批判和无奈之情。
"吾闻人之初,好恶尚无朕。帝与凿耳目,贤愚遂殊品。" 这四句诗表明在人类的早期,人们还没有复杂的情感和道德标准,被天赋予以耳目来区分智愚。
"尔来百千年,转化薄愈甚。父翁相贩卖,浮诈谁能审。"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的道德观念变得淡漠,亲情之间也可能产生买卖和欺骗,这种现象让人难以辨识。
"睢盱猴缨冠,狼籍鼠穴寝。沧海恐值到,谁论鱼鳖淰。" 这里用了猴子戴着花冠、狼籍居住在鼠洞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世态混乱,连大海都可能变成浅滩,小人物也会议论大事。
"鸮声虽云恶,革去在食葚。嗟谁职教化,独使此风稔。恬观不知救,坐费太官廪。" 鸮鸟的叫声虽然不好听,但它依然享受着果实。诗人感叹,没有人能够肩负起教化世人的责任,让这样的风气得以流传。
"予生少而戆,好古乃天禀。念此俗衰坏,何尝敢安枕。有时不能平,悲吒失食饮。唯子同我病,亦或涕沾衽。谓予可告语,密以诗来谂。" 诗人自述自己生性愚直,向往古代的美好,这些世态的衰败让他难以安心,偶尔也会因之失去食欲和饮酒的乐趣。只有子女能理解他的忧愁,有时也会因为同情而落泪。诗人希望有人能够倾听他的言语,便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烂然辞满纸,秋水濯新锦。穷观何拳拳,静念复凛凛。贱贫欲救世,无宁犹拾沈。说穷且版筑,尹屈唯烹饪。逢时岂遽废,避俗聊须噤。徂年幸未暮,此意可勤恁。" 诗人写下满纸的文字,如同秋水洗涤了新的锦缎。他对自己的观点感到困惑和坚持,希望能够拯救这个世界,但贫穷使得他只能在言语中寻找安慰。在这样的时刻,他也只好避开世俗的纷争,静下心来思考。这份想法并未因时间而消逝,幸运的是年龄还未老到无力回天,可以继续坚持这份初衷。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批判现实和表达个人理想与无奈,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洞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