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识得真,俗气自远避
出处:《示侄孙生蕃》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忘却人閒事,始识书中字。
识得书中字,自会人閒事。
俗气如糨糊,封令心窍闭。
俗气如岚疟,寒往热又至。
俗气如炎蒸,而往依坑厕。
俗气如游蜂,痴迷投窗纸。
堂堂大丈夫,与古人何异。
万里任翱翔,何肯缚双翅。
盐米及鸡豚,琐屑计微利。
市贾及村氓,与之争客气。
以我千金躯,轻入茶酒肆。
汗流浃衣裾,拿三而道四。
既为儒者流,非胥亦非隶。
高谈问讼狱,开口即赋税。
议论官贪廉,张唇任讥刺。
拙者任吾欺,贤者还生忌。
摩肩观戏场,结友礼庙寺。
半截织锦袜,几领厚绵絮。
更仆数不穷,总是孽风吹。
吾家自维扬,来此十三世。
虽有文武殊,所向惟廉耻。
不随浊水流,宗支幸不坠。
传家一卷书,惟在尔立志。
凤飞九千仞,燕雀独相视。
不饮酸臭浆,閒看傍人醉。
识字识得真,俗气自远避。
人字两撇捺,原与禽字异。
潇洒不沾泥,便与天无二。
汝年正英少,高远何难企。
医俗无别方,惟有读书是。
识得书中字,自会人閒事。
俗气如糨糊,封令心窍闭。
俗气如岚疟,寒往热又至。
俗气如炎蒸,而往依坑厕。
俗气如游蜂,痴迷投窗纸。
堂堂大丈夫,与古人何异。
万里任翱翔,何肯缚双翅。
盐米及鸡豚,琐屑计微利。
市贾及村氓,与之争客气。
以我千金躯,轻入茶酒肆。
汗流浃衣裾,拿三而道四。
既为儒者流,非胥亦非隶。
高谈问讼狱,开口即赋税。
议论官贪廉,张唇任讥刺。
拙者任吾欺,贤者还生忌。
摩肩观戏场,结友礼庙寺。
半截织锦袜,几领厚绵絮。
更仆数不穷,总是孽风吹。
吾家自维扬,来此十三世。
虽有文武殊,所向惟廉耻。
不随浊水流,宗支幸不坠。
传家一卷书,惟在尔立志。
凤飞九千仞,燕雀独相视。
不饮酸臭浆,閒看傍人醉。
识字识得真,俗气自远避。
人字两撇捺,原与禽字异。
潇洒不沾泥,便与天无二。
汝年正英少,高远何难企。
医俗无别方,惟有读书是。
鉴赏
这首诗是王夫之的《示侄孙生蕃》,他以长辈的身份教导侄孙,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摆脱世俗风气的方法。诗中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世俗琐碎、功利的厌弃,以及对高尚品格和志向的推崇。
"忘却人閒事,始识书中字",诗人认为只有忘却尘世纷扰,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智慧。"俗气如岚疟,寒往热又至",形象地描绘了世俗风气的反复无常。"万里任翱翔,何肯缚双翅",鼓励侄孙要有广阔的视野和自由的精神。
"传家一卷书,惟在尔立志",强调家族的传承在于个人的决心和志向。"凤飞九千仞,燕雀独相视",以凤鸟比喻有志向的人,与世俗之人形成鲜明对比。"识字识得真,俗气自远避",指出读书能使人远离庸俗,保持高洁。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教于诗,既有对世俗的批判,也有对读书价值的赞美,旨在激励侄孙树立远大理想,通过读书提升自我,远离世俗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