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细吟静境足自适,忠愤未合思捐躯全文

细吟静境足自适,忠愤未合思捐躯

长沙城西湘水隅,道林古寺松门纡。
尝闻秀绝超五岳,果见气象吞重湖。
殿前衔花走白鹿,殿里沈烟焚玉炉。
何人塑出慈氏众,冠缨动活摇明珠。
高僧处处有遗迹,盘石坐禅龙虎俱。
唐人妙笔数欧沈,至今板上栖群乌。
五言七字又奇绝,此寺此堂天下无。
不缘薄宦岂能赏,勇往兼有儿孙扶。
贾生前席竟忧死,屈原怀沙终自诛。
投身及早卜幽隐,淡泊久乃胜甘腴。
云生岳峤月晦影,雨过橘洲猿夜呼。
细吟静境足自适,忠愤未合思捐躯
趋玄饱读长者论,养真默合烟萝图。
千篇愧比老杜老,一节愿随孤竹孤。
况陪使者共游览,二谢弟昆真友于。
不知昔日杨常侍,何似今朝蔡大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道林古寺的游览与赞美,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诗人郭祥正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道林寺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句“长沙城西湘水隅,道林古寺松门纡”点明了道林寺的位置,位于长沙城西的湘水之畔,松门蜿蜒曲折,营造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尝闻秀绝超五岳,果见气象吞重湖”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林寺景观的赞叹,认为其秀美超越五岳,气势宏大,仿佛能包容重湖。

“殿前衔花走白鹿,殿里沈烟焚玉炉”描绘了道林寺内庄严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白鹿在殿前嬉戏,香烟缭绕,玉炉中燃起的香烟增添了寺庙的神圣气息。接下来,“何人塑出慈氏众,冠缨动活摇明珠”则赞美了寺庙内的雕塑艺术,慈氏(即佛)的形象栩栩如生,冠缨轻摇,明珠闪烁,展现出高超的艺术造诣。

“高僧处处有遗迹,盘石坐禅龙虎俱”进一步描述了道林寺的历史与文化,高僧留下的遗迹,盘石上坐禅的场景,仿佛龙虎相伴,充满了神秘与庄严。诗人提到唐人欧、沈两位大诗人曾在此留下佳作,至今仍可见乌鸦栖息于寺庙的木板之上,体现了道林寺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底蕴。

“五言七字又奇绝,此寺此堂天下无”是对道林寺文学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认为其诗歌创作达到了独特的高度,无出其右。诗人感慨自己如果不是因为官职的牵绊,恐怕难以有机会亲临此地欣赏这样的美景与文化。

“不缘薄宦岂能赏,勇往兼有儿孙扶”表达了诗人对道林寺之美的向往与追求,即使官职繁忙,也要勇敢前往,甚至需要儿孙的陪伴。接着,诗人通过引用贾谊、屈原的故事,表达了对投身佛教、淡泊名利的向往,认为投身佛教可以避免像贾谊、屈原那样因忠诚而遭遇不幸。

“投身及早卜幽隐,淡泊久乃胜甘腴”强调了及早选择隐居生活的智慧,认为淡泊的生活比物质的富足更为可贵。诗人还提到了岳峤、橘洲等地的自然风光,以及夜晚猿猴的叫声,进一步丰富了对道林寺周边环境的描绘。

“细吟静境足自适,忠愤未合思捐躯”表达了诗人对道林寺静谧环境的喜爱,认为在这里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必担心忠心耿耿会招致牺牲。最后,诗人引用杜甫、老杜、孤竹等古代文人的典故,表达了对自身文学追求的谦逊与对道林寺文化的敬仰。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道林寺的自然美景和佛教文化,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道林寺独特魅力的深刻体验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