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问南州客,云亡已数春
出处:《哭刘夫子》
唐 · 于鹄
近问南州客,云亡已数春。
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
孀妇归乡里,书斋属四邻。
不知经乱后,奠祭有何人。
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
孀妇归乡里,书斋属四邻。
不知经乱后,奠祭有何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近问:最近询问。南州客:来自南方地区的朋友。
云亡:听说去世。
数春:几个春天,指几年。
痛心:非常伤心。
受业:接受教育,指曾是其学生。
追服:事后穿丧服以表哀悼。
无亲:没有亲人可以亲近或告知。
孀妇:寡妇,这里指逝者的妻子。
归乡里:回到家乡。
书斋:书房。
属四邻:留给周围的邻居管理或使用。
经乱:经历战乱。
奠祭:祭奠,举行祭祀仪式。
何人:什么人,指谁还会。
翻译
最近询问了来自南方州郡的朋友,得知他已经过世有几个年头了。
痛心的是我曾受教于他,
想要追加丧服表达哀悼却已无人可亲。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于鹄的《哭刘夫子》,其中蕴含着深沉的哀思与感慨。开篇“近问南州客,云亡已数春”两句,通过询问远方来客,得知故人已去世多个春天,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的无常。
接着,“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亡友刘夫子的怀念之情。"曾受业"意味着诗人与刘夫子有过深厚的学术或精神上的交流,而"追服恨无亲"则是在感叹自己无法亲自为亡友送行,表达了一种无法实现的心愿。
“孀妇归乡里,书斋属四邻”两句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画面。"孀妇"指丧偶的妇人,返回故乡,寓意着一种孤独与哀愁。而"书斋属四邻"则是说诗人的书房变得宁静,只有邻里间的问候,这种环境的描述加深了整首诗的悲凉气氛。
最后,“不知经乱后,奠祭有何人”两句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以及对于亡友祭祀之事的迷茫。"不知"二字流露出一种无力感和悲观,同时也强化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故人的追忆与哀思,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友情以及面对死亡时的无力与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