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难入眼,不用总如眉
出处:《安乐泉亭上午憩》
宋 · 张镃
脩竹有风处,道人无事时。
诸公难入眼,不用总如眉。
得价婆娑重,投閒懒散宜。
三年何足道,坚判百年期。
诸公难入眼,不用总如眉。
得价婆娑重,投閒懒散宜。
三年何足道,坚判百年期。
注释
脩竹:高而修长的竹子。道人:指修道之人,可能是指隐士或僧侣。
无事:空闲,无所事事。
诸公:指在场的众人,或者泛指社会名流。
难入眼:难以引起兴趣或欣赏。
总如眉:形容事物精致完美,像画中的眉毛。
得价:得到认可或价值。
婆娑:形容姿态优美,这里指欣赏或享受。
投閒:投入闲暇时光。
何足道:不值得提及,微不足道。
坚判:坚定判断。
百年期:长久的期待或目标。
翻译
在清风拂过的修竹之处,道人闲适无事之时。对于各位来说,这样的景象难以入眼,不必强求像画中的眉毛般完美。
得到价值的东西,就应自在欣赏,闲暇时更显适宜。
三年的时间算不了什么,我坚信这样的宁静能延续百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闲适的自然场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态度。开篇“脩竹有风处,道人无事时”两句,脩竹即筚竹,是一种细长的竹子,这里指代幽静的地方;道人则是佛教僧侣的通称,但此处可能只是泛指过着清净生活的人。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营造出一幅远离尘嚣、心无旁骛的画面。
“诸公难入眼,不用总如眉”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的淡漠与超然。 诸公指代世间纷争或是权贵之辈,这里意味着诗人对于那些不切实际的追求和世俗的喧嚣感到厌倦,不愿意去关注,甚至连眉头都不愿意皱一下。
“得价婆娑重,投閒懒散宜”一句,则是对安适生活的一种赞美。得价,即得到价值或意义;婆娑,形容细长而柔和的样子;投閒,即随心所欲地抛却烦恼;懒散,是一种悠闲自在的情态。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享受与珍惜。
最后,“三年何足道,坚判百年期”则是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悟。这里的“三年”并非特指,而是一段不算长也不算短的时光;而“百年期”,则是对未来漫长岁月的一个预约或期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待时间的豁然态度,即使过去了三年,也不足为道,真正重要的是坚守内心对于未来长远承诺。
整首诗通过平和淡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