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县治开草野,草屋低窄旋桑麻
出处:《虹县行》
明 · 孙蕡
虹亭村落如秋花,十里五里方一家。
山城县治开草野,草屋低窄旋桑麻。
丁男当官应徭役,妇女看家种山麦。
汴沟淤塞无稻苗,麦足家家黍为食。
野桑养蚕收茧丝,枣根染丝来作衣。
秋湖水落莲芡盛,腊月雪深鹑兔肥。
岁时浇酒五月暮,但愿开云雨如注。
蚕成麦熟官事闲,柳堤人唱桑阴树。
山城县治开草野,草屋低窄旋桑麻。
丁男当官应徭役,妇女看家种山麦。
汴沟淤塞无稻苗,麦足家家黍为食。
野桑养蚕收茧丝,枣根染丝来作衣。
秋湖水落莲芡盛,腊月雪深鹑兔肥。
岁时浇酒五月暮,但愿开云雨如注。
蚕成麦熟官事闲,柳堤人唱桑阴树。
鉴赏
这首《虹县行》描绘了明朝时期虹县乡村的自然风光与农耕生活,语言质朴生动,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首句“虹亭村落如秋花”,以“秋花”比喻村落,形象地展现了虹县村落的美丽景象,如同秋天盛开的花朵一般绚烂。接着,“十里五里方一家”则描绘了村落之间的距离,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乡村风貌。
“山城县治开草野,草屋低窄旋桑麻”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县城与乡村的景象,城与乡的对比,以及乡村中草屋低矮、围绕着桑麻田的场景,体现了农耕社会的特点。
“丁男当官应徭役,妇女看家种山麦”描绘了男女分工合作的农耕生活,丁男外出服役,妇女在家务农,各司其职,共同维持家庭生计。
“汴沟淤塞无稻苗,麦足家家黍为食”描述了农田水利设施的状况和农作物的种类,汴沟淤塞影响了水稻种植,而小麦成为主要的粮食来源。
“野桑养蚕收茧丝,枣根染丝来作衣”展示了蚕丝纺织业的发展,利用野桑养蚕,通过枣根染色,制作衣物,体现了手工艺人的智慧和勤劳。
“秋湖水落莲芡盛,腊月雪深鹑兔肥”描绘了季节变换带来的自然景观变化,秋季湖面水位下降,莲芡丰收;冬季雪深,鹑兔肥美,展现了四季更迭中的自然之美。
“岁时浇酒五月暮,但愿开云雨如注”表达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希望在五月末时分能有充足的降雨,滋润庄稼,保障丰收。
“蚕成麦熟官事闲,柳堤人唱桑阴树”最后两句描绘了丰收后的悠闲生活,蚕丝成熟、麦子丰收,官府事务减少,人们在柳堤边欢歌,在桑树下享受宁静,展现了农耕社会中人们和谐共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整体而言,《虹县行》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明朝时期虹县乡村的自然风光、农耕生活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