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骁骑才三万,北攻稽落书燕然
出处:《读东坡叠嶂图有感因次其韵》
宋 · 张九成
虬须英武喧天渊,当时功臣画凌烟。
汉家骁骑才三万,北攻稽落书燕然。
勋名鼎鼎磨星斗,百年衰落归黄泉。
人间万事都如梦,不如挂冠神武寻山川。
我昔曾登会稽顶,逍遥疑在羲皇前。
下观涛江卷飞雪,旁看秦望森摩天。
祖龙定是同鲍臭,鸱夷却得携妖妍。
悠然会意不复出,倚锄便欲耕春田。
君不见渊明归去传图画,伯时妙手垂千年。
我藏东绢今拂拭,正欲写此春江浩渺山连娟。
更要元龙湖海士,百尺楼中相对眠。
玉京蓬岛置勿问,人间今是地行仙。
岷江寥寥三峡远,此心欲往知何缘。
烦君断取来方丈,径入东坡叠嶂篇。
汉家骁骑才三万,北攻稽落书燕然。
勋名鼎鼎磨星斗,百年衰落归黄泉。
人间万事都如梦,不如挂冠神武寻山川。
我昔曾登会稽顶,逍遥疑在羲皇前。
下观涛江卷飞雪,旁看秦望森摩天。
祖龙定是同鲍臭,鸱夷却得携妖妍。
悠然会意不复出,倚锄便欲耕春田。
君不见渊明归去传图画,伯时妙手垂千年。
我藏东绢今拂拭,正欲写此春江浩渺山连娟。
更要元龙湖海士,百尺楼中相对眠。
玉京蓬岛置勿问,人间今是地行仙。
岷江寥寥三峡远,此心欲往知何缘。
烦君断取来方丈,径入东坡叠嶂篇。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虬须:形容胡须盘曲如龙。稽落:地名,此处指战场。
燕然:山名,有刻石记功的传统。
鼎鼎:形容名声显赫。
黄泉:阴间,死亡的象征。
挂冠:辞官。
神武:形容人精神威武。
会稽顶:会稽山的山顶。
羲皇: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秦望:山名。
摩天:直插云霄。
祖龙:秦始皇的代称。
鲍臭:比喻秦始皇的暴政。
鸱夷:古代一种皮囊,这里指范蠡。
妖妍:美女。
会意:领悟。
倚锄:手持农具。
春田:春天的田野。
渊明:陶渊明。
传图画:事迹被绘成画。
东绢:东方的丝织品。
春江浩渺:春天的江水广阔无垠。
元龙湖海士:志趣相投的朋友。
百尺楼:高大的楼阁。
玉京蓬岛:仙境。
地行仙:人间的神仙。
岷江:长江上游支流。
三峡:长江上的三个峡谷。
方丈:佛教用语,指极小之地。
东坡叠嶂:苏轼笔下的山峰叠嶂。
翻译
虬须英雄气概震动天边,当时的功臣画像在凌烟阁。汉朝勇猛骑兵只有三万人,向北进攻稽落,刻功于燕然山石。
赫赫战功如同磨砺星辰,百年后衰败埋入黄泉。
世间万事如梦幻泡影,不如辞官归隐,神武地探索山水之间。
我曾登上会稽山之巅,仿佛与远古羲皇同游。
俯瞰涛江波涛翻滚似飞雪,秦望山高耸入云天。
秦始皇定有恶臭,而范蠡却能携美人归隐。
悠然领会其中深意,不再出仕,只想倚锄耕种春天的田园。
你看那陶潜归隐,事迹被绘成画卷流传千年。
我珍藏的东绢擦拭一新,准备描绘这春江浩渺、山峦连绵的景色。
更期待元龙湖海的志士,共眠于百尺高楼之上。
玉京蓬莱仙境不必追寻,如今人间已是地上的神仙。
岷江遥远,三峡迢迢,我的心向往何处,实难言表。
烦请你从方丈之地取来灵感,直入苏东坡的峰峦叠嶂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张九成所作,名为《读东坡叠嶂图有感因次其韵》。诗中充满了对历史功臣和个人理想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于人生无常和自然美景的赞美。
从诗的内容来看,张九成通过对古代功臣画像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事业的向往与怀念。同时,他也感慨于世事如梦,功名不过是过眼云烟,因此萌生出隐退山林的想法。
诗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如“下观涛江卷飞雪,旁看秦望森摩天”等句,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厚情感。这些描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影。
张九成在诗中还提到了苏轼(东坡),表达了对这位文学巨匠的崇敬之情,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与苏轼相媲美。最后,诗人提出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隐居生活和内心世界,这种情感的流露,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自我期许。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张九成对历史、自然、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他精湛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