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炊大甑长腰米,共说平生细肋羊
出处:《归自河西泛舟东下示坰》
宋 · 吴则礼
露湿船篷今夜凉,秋风端已洒衣裳。
渐炊大甑长腰米,共说平生细肋羊。
试问锦貂看射虎,何如乌几听鸣桹。
真须快捉蟹螯去,处处休吟古战场。
渐炊大甑长腰米,共说平生细肋羊。
试问锦貂看射虎,何如乌几听鸣桹。
真须快捉蟹螯去,处处休吟古战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露湿:形容露水打湿。船篷:覆盖在船上的帆布或其他遮阳物。
秋风:秋季的风,通常带有凉意。
大甑:古代的一种大锅,用来煮饭。
长腰米:指长粒的稻米。
细肋羊:肉质鲜美的羊。
锦貂:用珍贵貂皮制成的华丽服装。
射虎:比喻勇猛的行为或冒险活动。
乌几:黑色的矮桌,古人常坐于此。
鸣桹:敲击船舷发出的声音,象征平静的湖面。
蟹螯:螃蟹的大钳子,美食之一。
古战场:历史上的战场,常引申为过去的纷争或回忆。
翻译
今晚露水打湿了船篷,秋风已经带来阵阵凉意。人们开始烹饪用长粒的大米做饭,谈论着一生中细嫩的羊肉。
试问,穿着华丽的貂皮大衣打猎,与坐在乌木桌旁听击打船舷的声音相比如何?
真正应该的是痛快地享用螃蟹,别再沉溺于对古代战场的吟咏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泛舟的画面。开篇“露湿船篷今夜凉,秋风端已洒衣裳”写出了清凉的秋夜气候和沁凉的秋风给人带来的凉意,以及这种凉意渗透了衣服。接着“渐炊大甑长腰米,共说平生细肋羊”则是描绘了一场温馨的聚会,人们在一起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同时也许是在烹饪食物,享受着简单而温暖的时光。
“试问锦貂看射虎,何如乌几听鸣桹”这两句则是对比和提问,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的疑惑或感慨。这里的“锦貂”可能指的是华美的装饰,“射虎”则可能象征着勇猛或力量;而“乌几”则可能是一种乐器,“鸣桹”则是指演奏的声音。这两句可能是在讨论某种艺术或者行为的价值,或者是在探寻个人内心的感受。
最后,“真须快捉蟹螯去,处处休吟古战场”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急切的情绪,似乎在呼吁要迅速抓住某个时机或机会,而“休吟古战场”则可能是在劝诫自己或者他人,不要沉迷于过去的辉煌或者悲伤,要向前看。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舟行、聚会、个人内心世界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态度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