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红翠相迎过洞口,寻仙且系木兰桡全文

红翠相迎过洞口,寻仙且系木兰桡

出处:《石滩舟中眺望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东樵西望是南樵,四面芙蓉海上标。
蜃气春晴多作市,鸡声夜静始催潮。
离支十里云常暖,瀑布三秋雪不消。
红翠相迎过洞口,寻仙且系木兰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石滩舟行时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交融。首句“东樵西望是南樵,四面芙蓉海上标”以“东樵”、“西望”、“南樵”点出舟行方向,以“四面芙蓉海上标”形象地描绘了四周山峦如芙蓉般点缀海面的壮丽景象,展现出一种开阔而深远的意境。

接着,“蜃气春晴多作市,鸡声夜静始催潮”两句,通过“蜃气”(海市蜃楼)和“鸡声”(鸡鸣)的描写,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时间变化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海市蜃楼在晴朗的春天里出现,仿佛是海上的集市,而夜晚的鸡鸣则预示着潮水的涨落,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离支十里云常暖,瀑布三秋雪不消”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景色,离支树下云气温暖,瀑布常年不化的雪,既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突出了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

最后,“红翠相迎过洞口,寻仙且系木兰桡”以“红翠”形容洞口内外的色彩,暗示了神秘与美丽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同时,“寻仙”二字寄托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而“系木兰桡”则是实际的行动,将理想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凡境界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