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差,错不错,谁与销详这络索
出处:《建曹源寺勉诸法眷》
明 · 何南凤
昨日差,今日错,两种由来皆妄觉。
差不差,错不错,谁与销详这络索。
不动纤毫是道场,万变纷纭无所作。
西天有水到宝林,宝林今日还寥落。
道树荣枯系至人,在处青原与南岳。
差不差,错不错,谁与销详这络索。
不动纤毫是道场,万变纷纭无所作。
西天有水到宝林,宝林今日还寥落。
道树荣枯系至人,在处青原与南岳。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探讨了人生中的种种抉择与认知。诗人通过“昨日差,今日错”开篇,指出人们在生活中的选择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与错误,而这些所谓的对与错,其实都是主观的妄想与觉察。接着,“两种由来皆妄觉”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对错观念的虚幻本质。
“差不差,错不错,谁与销详这络索”则表达了对于这种复杂情感纠葛的困惑与不解,暗示了寻求真相与解脱的艰难。诗人以“不动纤毫是道场,万变纷纭无所作”揭示了真正的修行与觉悟并不在于外在世界的变动与纷扰,而是在于内心的平静与不动。
“西天有水到宝林,宝林今日还寥落”这一句,或许暗喻了即使在精神的追求中有所得,但现实世界中仍可能面临孤独与失落。最后,“道树荣枯系至人,在处青原与南岳”则将话题引向了个人内在精神的成长与觉醒,强调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道树(象征精神之树)的荣枯,都与至人的修为紧密相连,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宿与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反思自我,探索内在的精神世界,体现了明代理论家与禅宗思想的融合,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