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心自是多贻阻,不道瑶台隔万重
出处:《复次无题四首答李时荣黄门》
明 · 江源
碧藓骎骎旧履踪,景阳无复更闻钟。
春辞栏槛花光暗,日射交疏树影浓。
淇水肯教遗芍药,越江空忆采芙蓉。
芳心自是多贻阻,不道瑶台隔万重。
春辞栏槛花光暗,日射交疏树影浓。
淇水肯教遗芍药,越江空忆采芙蓉。
芳心自是多贻阻,不道瑶台隔万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春日景象。首句“碧藓骎骎旧履踪”,以“碧藓”和“旧履踪”为切入点,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往昔的回忆,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怀旧氛围。接着,“景阳无复更闻钟”一句,通过“景阳”这一地名,以及对“钟声”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时间的流逝感,同时也暗示了某种历史或传统文化的失落。
“春辞栏槛花光暗,日射交疏树影浓。”这两句直接描绘了春日的景色,通过“花光暗”和“树影浓”这样的细节,展现了春天特有的光影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春辞栏槛”可能是在表达春天即将离去,万物即将进入另一种状态的意境。
“淇水肯教遗芍药,越江空忆采芙蓉。”这两句运用了典故,通过“淇水”和“越江”这两个地点,以及“芍药”和“芙蓉”这两种花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珍惜。这里不仅有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一句“芳心自是多贻阻,不道瑶台隔万重。”则将情感推向了高潮。通过“芳心”和“瑶台”这两个意象,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隔万重”则强调了这种思念的遥远与难以逾越。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情感丰富而深沉。